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维尔纳·冯·海登斯坦

瑞典诗人、小说家(1859—194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尔纳·冯·海登斯坦
Remove ads

卡尔·古斯塔夫·维尔纳·冯·海登斯坦瑞典语Carl 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又译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859年7月6日—1940年5月20日),瑞典诗人、小说家,1912年成为瑞典学院院士(第8席),1916年为“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获颁诺贝尔文学奖。海登斯坦的作品主要描述瑞典人的生活,富有爱国热情,主要作品有诗集《朝圣年代》(Vallfart och vandringsår,1888年)。

事实速览 维尔纳·冯·海登斯坦, 出生 ...

早年

维尔纳·冯·海登斯塔姆于1859年7月6日出生在瑞典厄勒布鲁省阿斯克松德市镇奥尔斯哈马尔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工程师古斯塔夫·冯·海登斯塔姆英语Gustaf von Heidenstam,母亲为玛格达莱娜·夏洛特·冯·海登斯塔姆(娘家姓吕特尔斯基尔德)。他早年在斯德哥尔摩的贝斯科夫学校接受教育。[1]

此后,他进入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但因健康原因不久便辍学。随后,他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进行了长期旅行。

写作生涯

在188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朝圣年代》(Vallfart och vandringsår),立即被视为一位极具前途的诗人。该诗集受其东方旅行经历的启发,标志着他背离了当时在瑞典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主义。[2]

他对美的追求也体现在长篇叙事诗《汉斯·阿列努斯》(Hans Alienus, 1892)之中。随后的诗集《诗篇》(Dikter, 1895)以及两卷本的《卡罗林人》(Karolinerna, 1897–1898),通过描述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及其骑士们的历史故事,展现出强烈的瑞典民族主义热情。[3]《卡罗林人》部分短篇的英译本曾刊载于纽约的《美洲—斯堪的纳维亚评论》(American-Scandinavian Review)1914年5月号、1915年11月号和1916年7月号。此后,他创作的两卷本史诗《福尔孔树》(Folkunga Trädet, 1905–1907),则以激昂的笔触叙述了中世纪瑞典一支酋长家族的历史。

1910年,瑞典文坛围绕“无产阶级导致文学堕落”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与冯·海登斯塔姆分别代表两大阵营,大批的学者、作家和文学家也参与其中。

1915年,他出版了诗集《新诗篇》(Nya Dikter),其中探讨了以孤独为出发点的人类提升与精神超越等哲学主题。1916年为“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获颁1916年诺贝尔文学奖

Remove ads

作品列表

  • Från Col di Tenda till Blocksberg》(1888年)
  • 朝圣年代》(Vallfart och vandringsår,1888年)
  • Renässans》(1889年)
  • Endymion》(1889年,小说)
  • Hans Alienus》(1892年)
  • Dykter》 (1895)
  • Karolinerna》(1897年-1898年,小说)
  • Sankt Göran och draken》(1900年)
  • Heliga Birgittas pilgrimsfärd》(1901年)
  • Ett folk》(1902年)
  • Skogen susar》(1904年)
  • Folkunga Trädet》(1905年-1907年)
  • Svenskarna och deras hövdingar》(1910年)
  • Nya Dikter》(1915年)

作品的中译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庞陶普丹(1917)/盖莱罗普(1917)/韩德斯坦(1917)》,台北市:九华文化出版,1981年。
  • 黄琼华、哈国平/译,《海登斯坦诗选》,台北市:远景,1982年。
  • 陈映真/主编,黄琼华、哈国平/译,《查理士国王的人马》,台北市:远景,1982年再版。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