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鲸豚冠状病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鲸豚冠状病毒学名Cetacean coronavirus)是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最早在2008年被发现,包含白鲸冠状病毒SW1(Beluga whale coronavirus SW1、BWCoV SW1)与瓶鼻海豚冠状病毒HKU22(bottlenose dolphin CoV、BdCoV HKU22),分别感染白鲸印太洋瓶鼻海豚

事实速览 鲸豚冠状病毒, 病毒分类 ...
Remove ads

研究历史

鲸豚冠状病毒最早于2008年在一只死去的白鲸身上验出,解剖显示其肝脏有损伤,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肝细胞中出现约60–80奈米的圆形病毒颗粒,随后其肝组织经病毒DNA微阵列分析显示含有新种冠状病毒,命名为白鲸冠状病毒SW1(Beluga whale coronavirus SW1、BWCoV SW1),但不能确定是否即是在细胞中观察到的病毒颗粒,也尚不清楚此病毒是否会在鲸鱼身上造成疾病症状。SW1病毒的基因组长约32000nt,为冠状病毒中基因组较大者[1],包含14个开放阅读框,除结构蛋白与复制酶之外还有八个辅助蛋白,其中一个辅助蛋白ORF6的序列与人类星状病毒衣壳蛋白序列相似,另一辅助蛋白ORF10的序列则与脲苷激酶英语uridine kinases相似,是第一种可能编码脲苷激酶的病毒[2]

2014年,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三只印太洋瓶鼻海豚的粪便样本中发现了一丙型冠状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瓶鼻海豚冠状病毒HKU22(bottlenose dolphin CoV、BdCoV HKU22),其基因组与SW1病毒高度相似,但刺突蛋白S与膜蛋白M的序列相似度较低,分别仅有约74%与85%,其中刺突蛋白差异的部分大多位于N端,即病毒感染时结合宿主细胞受体的部位,显示此病毒与SW1病毒所使用的宿主受体可能有所不同。带有此病毒的海豚皆未出现明显症状。此研究将SW1病毒与瓶鼻海豚冠状病毒HKU22归为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新种鲸豚冠状病毒(Cetacean coronavirus)[1]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