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黄大仙下邨
香港公共屋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黄大仙下邨(英语:Lower Wong Tai S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之一,位于九龙黄大仙区。在重建完成后,除第7至9期重建分为黄大仙下(一)邨外,其馀楼宇均属黄大仙下(二)邨,当中黄大仙下(一)邨为租者置其屋计划屋邨。
Remove ads
历史与概要
重建前的黄大仙下邨为政府徙置区,称为黄大仙徙置区,于1957年至1961年落成。直至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为区别原黄大仙政府廉租屋邨(后改称“黄大仙上邨”),改称黄大仙下邨。及至大约1980年,政府把原属下邨,但位于龙翔道以北的第8座拨归上邨管理。这座大厦属于第一型徙厦,原用作安置受竹园村清拆影响又拥有地契的村民,因此在兴建时已有独立厨厕。为免与原有的黄大仙上邨第8座混淆,房委会把以座数辨别的大厦分别冠上名称,并将原下邨第8座命名为“长欣楼”。
按照“十年建屋计划”及“整体重建计划”,第1-7、9-33座于1980年至1991年间清拆重建,现在重建工程已经完成。
顺带一提,黄大仙下(二)邨中的和谐三型楼宇,曾经本来拟建相连长型第二款大厦,后来因搬迁工作延误及适逢和谐式大厦的推出,而改为现今设计,亦使相连长型第二款大厦成为少数未曾兴建的公屋型号。另外,本邨龙福楼、龙光楼及龙辉楼为仅有两条于1980年代落成但采用英式编层法(即同时设有G及1楼)的屋邨之一[3]。
黄大仙下(一)邨建成时,为问题公屋事件中慈爱邨40座及慈民邨61-65座受影响居民,以及慈乐邨17-23座重建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其后,此邨按租者置其屋计划把邨内部份单位出售予租户,现由业主立案法团管理屋邨事务。直至2020年6月,此邨仅有73.6%单位出售,属租置计划中出售率较低的屋邨之一。
而黄大仙下(二)邨的和谐三型大厦在1995年落成时,则成为慈云山邨最后一批重建居民的指定接收屋邨。
Remove ads
黄大仙龙趣园何鸿燊公园

龙趣园内的何鸿燊公园,位于黄大仙下邨龙慧楼地面对出的花园平台,与东头村道马路同一水平。何鸿燊透过公益金善长命名计划,在1998年捐款500万命名公园作为答谢。公园广种香港常见植物,中式园林设计的围墙,金黄色琉璃瓦顶,九曲走廊和儿童滑梯、攀爬钢架等,中央拓作户外表演场舞台。
屋邨资料
注:粗体字楼宇设有㓥房,以安置受东头邨、慈爱邨、慈民邨及慈乐上邨拆迁影响的一至二人住户。
第5及6期为停车场大楼及周边设施,并非住宅用途,故此不列在上表。
-
黄大仙下(一)邨水池已停用多时
-
位于黄大仙下(一)邨及黄大仙下(二)邨内的龙趣园(2012年7月)
-
黄大仙下(二)邨双工字型楼宇龙乐楼
-
黄大仙下(二)邨
-
黄大仙下(二)邨龙和楼与龙满楼
-
黄大仙下(二)邨龙满楼
-
仰视龙智楼
-
黄大仙下(二)邨凉亭、排球及篮球场
-
1978年重建前的黄大仙下邨
Remove ads
原属黄大仙下邨(即重建前)的第8座最初名为BB座,俗称业主楼。而黄大仙下邨第二型徙置大厦的座名则以双英文字母定名,如ZZ座、YY座、XX座等。
- *代表清拆前,大层所有单位已经改建成独立厨厕。
粗体表示该楼宇牵涉26座问题公屋丑闻,其混凝土强度未达高层单位20.7MPa或低层单位31MPa的标准,相关楼宇已纳入整体重建计划下重建
Remove ads
休憩及其他设施
-
下邨 (二)邨有盖行人通道
-
休憩区
-
羽毛球场
-
健体区
-
健体区(2)
-
健体区(3)
-
卵石路步行径
-
乒乓球台及儿童游乐场
-
儿童游乐场(2)
-
儿童游乐场(3)
-
儿童游乐场(4)
-
儿童游乐场(5)
-
停车场
教育设施
- 幼稚园
-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信望幼儿学校 (1954年创办)(位于黄大仙下邨龙康楼地下)
- 佛教傅康幼稚园 (1990年创办)(位于黄大仙下邨龙逸楼地下)
- 已结束
- 萻提幼稚园分校(1987年创办)(位于黄大仙下邨龙盛楼地下)
- 小学
- 中学
- 中华基督教会基协中学(1963年创办)
- 已结束的学校
Remove ads
交通
参见
参考文献与备注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