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黄河断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黄河断流是指黄河在1970年代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及农业的耗水量增长而被大量被抽走河水所诱发的情况。黄河的径流量由1950年代的575亿立方米,急剧下跌至1990年代中期的187亿立方米,黄河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鉴于黄河断流情况严重,中国政府自1998年起,开始限制用水及修整河道,于是黄河自2000年起便未曾断流,不过目前黄河仍会不时干涸,断流的威胁仍然存在。[1]
历史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2]。据统计:
- 1972年~1979年,断流6次,平均断流7天,平均断流河段长130公里;
- 1980年~1989年,断流7次,平均断流7.4天,平均断流河段长150公里;
- 1990年~1995年,断流8次,平均断流53天,平均断流河段长500公里;
- 1996年,断流达到136天,断流河段长579公里;
- 1997年,断流达到226天,断流河段长700公里。
原因
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类[3]。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包括:
-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 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 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 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 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影响
黄河断流将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4]
- 下游地区用水短缺;
- 破坏河川生态;
- 河床裸露,沙尘增加;
- 河道疏洪能力减弱。
对策
自1999年起,中国官方通过统一调度黄河流域水资源,对全河水情、雨情、旱情、引水信息进行监视。2004年12月28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宣布,1999年以来,在流域来水持续偏枯的背景下,黄河连续5年枯水年份不断流[5]。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