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头弓背蚁

蚁科弓背蚁属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头弓背蚁
Remove ads

黑头弓背蚁学名Camponotus nigriceps)(英文俗名:black-headed sugar ant,brown sugar ant),是澳洲特有物种。分布于其大部分,属于蚁亚科之下的弓背蚁属Camponotus),该属是世界分布的属,之下物种通常统称弓背蚁或木蚁。该物种于 1858年由英国昆虫学家 Frederick Smith 描述并命名。该物种特点在于其头部为黑色的,胸部为红褐色,腹部为黑色,并且在这个物种之间还存在多种颜色变化。

事实速览 黑头弓背蚁, 科学分类 ...

该物种的工蚁具有多种分化等级:工蚁体长6至12毫米(0.24至0.47英寸) ,雄蚁为12毫米(0.47英寸) 。蚁后是蚁群中最大的成员,体长16毫米(0.63英寸) 。该物种栖息于干燥地区,包括开阔区域或干燥的硬叶林,于泥土、土堆或石头下筑巢。

婚飞发生在夏季,巢穴可容纳数千只工蚁。黑头弓背蚁被认为是一种家居害虫,以甜食和昆虫为食,并照料蝴蝶幼虫。许多鸟类和鱼类捕食这些蚂蚁。

Remove ads

分类学

英国昆虫学家 Frederick Smith 于1858年出版的《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膜翅目昆虫目录》中描述了黑头弓背蚁的正模标本。在目录的第六部分中显示该物种被归入了蚁属Formica)。[3] 几年后,德国昆虫学家 Julius Roger 将该物种归入弓背蚁属[4]

种加名nigriceps”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ger(黑色)”[5] 以及“ceps”(在复合词中是caput“头部”的缩写形式[6]

1887年,意大利昆虫学家卡洛·埃默里(Carlo Emery)描述了一个亚种,即Camponotus nigriceps lividipes[7] 1933 年,威廉·莫顿·惠勒将黑头弓背蚁归类为拟广布弓背蚁的一个亚种,但后来又于 1934 年将其定为为一个独立种。 [8] [9]

这种蚂蚁属于黑头弓背蚁种团Camponotus nigriceps species group),除此之外,该种团还包括了以下物种:

  • 光亮弓背蚁 Camponotus clarior Forel, 1902
  • 拟广布弓背蚁 Camponotus consobrinus (Erichson, 1842) 橙布弓背蚁橙带弓背蚁
  • 德兰德弓背蚁 Camponotus dryandrae Mc Arthur and Adams, 1996
  • 伊氏弓背蚁 Camponotus eastwoodi 东木弓背蚁
  • 洛厄里弓背蚁 Camponotus loweryi Mc Arthur and Adams, 1996
  • 长斜弓背蚁 Camponotus longideclivis Mc Arthur and Adams, 1996
  • 黑头弓背蚁 Camponotus nigriceps (Smith F., 1858)
  • 苍头弓背蚁 Camponotus pallidiceps Emery, 1887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工蚁标本的特写侧视图

该物种为中大型弓背蚁;是一种多态性物种,具有小、中及大型工蚁。[10] 工蚁整体大小从10至12毫米(0.39至0.47英寸) 。雄蚁长12毫米(0.47英寸) ,蚁后体长16毫米(0.63英寸)。[11] 其亚种Camponotus nigriceps lividipes的工蚁整体仅能长到6至10毫米(0.24至0.39英寸)。[7] 工蚁的腹节和腹柄节颜色各异;腹节可以是黑色、棕色或黄褐色,而腹柄节则是红褐色或黄色。工蚁大多呈棕色,头部和胸部有明显的浅色斑块,唇基和上颚颜色更深;足部呈黑色或棕色。

腹部、中腹背板、前胸背板腹节上长有大量毛发。平均每根头发长0.35毫米(0.01英寸)长。 头部下方和胸部上有金色的毛。足部上的毛与胸上的毛相比较短。工蚁的复眼是凸出来的,而大型工蚁的复眼是平的。[10]黑头弓背蚁种团中,黑头弓背蚁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拟广布弓背蚁,因为它们的外观相似,但拟广布背蚁的颜色较深,且腹部有一条橙色环带,而黑头弓背蚁则没有这一特征。[12] 在尝试识别外观相似的物种时,通常会检查其小型工蚁标本。 [10]

Remove ads

分布和栖息地

黑头弓背蚁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州。主要分布于昆士兰州的北部和东南部,并广泛分布于整个澳大利亚首都领地。这种蚂蚁广泛分布于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但在新南威尔士州西北部和维多利亚州东南部没有发现。在南澳大利亚州,它常见于东南部地区,而在西北部则较少见到。它们分布在西澳大利亚州,但在该州北部地区和北领地均未发现其踪迹。[a]

黑头弓背蚁主要栖息在干燥地区,包括干燥的硬叶林或空旷地区,尤其是牧场[12][14][15] 其他优选栖息地包括油桉、桉树林和鸡冠木麻黄,海拔范围为241—319米(791—1,047英尺)。[16] 巢穴位于高地红土中,周围有高大的桉树或树丛下。[15][17] 同时巢穴也可在大土堆中或石头下找到。[8][15] 有时,紫彩虹臭蚁(Iridomyrmex purpureus)栖息的雪松木和大土丘上也会栖息黑头弓背蚁。[18][19]

行为与生态

Thumb
主要工蜂负责照料波缘澳灰蝶(Ogyris genoveva)蛹

黑头弓背蚁是夜行动物[15] 由于蚂蚁可以在夜间进入人类的家中寻找食物,因此有时它们被认为是家居害虫[20] 白天时的它们并不活跃,直到晚上才会出动。[21] 黑头弓背蚁主要以甜食为食,也会吃昆虫和人类家中的各种食物。[15][22]

工蚁在迁徙到其他巢穴或带领其他工觅食时,会使用多种社交方式,其中一种方式为一只工蚁领着另一只工蚁、一前一后奔跑或留下信息素踪迹来定位。[23] 它们与澳灰蝶属的旑澳灰蝶(Ogyris idmo)和波缘澳灰蝶(Ogyris genoveva)为共生关系。 [24] [25] [26]该蝴蝶的幼虫会栖息在黑头弓背蚁建造的地下区域中,夜间时它们会和同伴一起出来,以槲寄生的叶子为食。[27] 该物种对蚁栖动物具有耐受性;曾在巢中发现甲虫Ctenisophus morosusCryptodus paradoxus ,南方蚁蟋(Myrmecophilus australis)也栖息在群落中。[28][29][30] 其他栖息在巢内的昆虫包括螟蝉科沫蝉[31]

多种鸟类和其他食肉动物以黑头弓背蚁为食。黑脸燕鹟、棕短嘴旋木雀、黑额矿吸蜜鸟、褐背小鹟和栗腰薮鸲鸟等鸟类都以该物种为食,因为在这些鸟的胃里曾发现过工蚁的肢体部位。[32][33] 黑头弓背蚁还有包括虹鳟鱼等其他天敌。[34]

婚飞很一般始于夏季,在一座新建的蚁巢里发现了一只已经交配但还没有幼崽的年轻蚁后。[15] 在蚁巢建立初期,大型工蚁较多,而较老的蚁巢的劳动力可能仅由小型工蚁组成。一个普通蚁巢一般包含五千到七千个工蚁。该物种的蚁后寿命极长,野生的蚁后寿命可达21年,其中一只已知的圈养蚁后可活至23岁,是世界记录中第二长寿的蚁后。[15][35] 该物种的幼虫能长到非常大;记录中采集的幼虫长度可达16.4毫米(0.65英寸)。[36]

Remove ads

参见

笔记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