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带牛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带牛蚁
Remove ads

黑带牛蚁学名Myrmecia nigrocincta,英文:Jumper ants 跳蚁、Jumping jack 杰克跳蚁)又称黑带犬蚁,是牛蚁属的一种,属于牛蚁黑带种团nigrocincta species-group)。该物种由Frederick Smith于1858年首次描述。黑带牛蚁种群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数量众多。[2][3] 该物种会跳跃而闻名,高度可达10厘米,具强大的毒螫针。与地面觅食相比,黑带牛蚁更喜欢在树上觅食,它们可以为某些花朵授粉。

事实速览 黑带牛蚁, 科学分类 ...

该物种体型大,工蚁体长可达15 mm(0.6英寸)。拥有独特的橙红色和黑色图案,使其具有辨识度。黑带牛蚁具有有性工蚁英语Gamergate (ant)品级,因此工蚁能够担任群落的繁殖任务。工蚁的预期寿命超过一年。对入侵者具有很大攻击性。

Remove ads

分配

该物种在澳大利亚东部数量众多,喜欢温带灌木丛,通常栖息于干旱至半干旱的森林和硬叶林中。[4] 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因为那里有许多适宜的干燥森林栖息地。该物种喜欢热带气候和温暖的气温。[4][5][6][7] 也可栖息于海拔80-1,220米(262-4,000 英尺)的地方。[8]

昆士兰州凯恩斯、阿瑟顿、麦凯、坦伯林山、布里斯班、布莱克尔山脉和弗莱彻,都曾记录到过黑带牛蚁的踪迹。在新南威尔士州,该物种分布于利斯莫尔、多里戈、阿米代尔悉尼(尤其是在希思科特和科莫郊区),而在维多利亚州则分布在特拉法加和米尔格罗夫。[9] 该物种在南澳州也发现过一些群落。[2]

分类学

该物种于1858年由英国昆虫学家弗雷德里克·史密斯(Frederick Smith)首次发现,当时他收集了合模式标本英语Syntype工蚁,并在他的著作《Catalogue of hymenopterous insect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British Museum》第六部分中对其进行了描述。[10] 在对牛蚁属物种的种群系统发生学的研究中,发现包括黑带牛蚁在内的四个具有头后缘突起的物种形成并系群基群,而其他缺乏头后缘突起的牛蚁属物种则被证明为单系正模式标本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9]

描述

Thumb
工蚁(Worker)

与该属的其他物种一样,该物种具有细长的上颚。[11] 体色主要呈黑色和橙红色。[9] 上颚呈黑色或黄色,取决于蚂蚁的栖息地。[5] 腹部、头部、腿部和中胸背板为黑色,而前胸背板前足、腹柄节和后腹柄节为红色。[4] 头部前方有线状突脊。[5] 前、中和后足的胫节上有钩刺。足部细长,从基节开始越往后就越细。[5] 黑带牛蚁可通过其黄红色和黑色双色的胸部和黄红色的腹柄节及后腹柄节与其他牛蚁区分开。[9]

工蚁体长13-15mm长,雄蚁16-17mm,雌性繁殖蚁体长17-19mm。[9] 雌性繁殖蚁为短翅型蚁后,翅膀发育不完善,因此无法飞行。[9]

行为和生态

Thumb
牛蚁巨大的复眼使其具有强悍的视力

黑带牛蚁具有跳跃能力,高度约为76-102mm。[9][11] 视力极强,在植物和树叶间穿梭,可以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该物种主要在植物、树木和其他植被上觅食,有时在地面上觅食。[11] 通过突然伸展中腿和后腿来推动跳跃。[12]

该物种为日行性动物,不冬眠[4]杂食性[2] 以毛虫和蜘蛛等节肢动物以及蜜露为食。[4][11][13] 据观察,黑带牛蚁会捕食西普俊眼蝶Jalmenus evagoras)的幼虫,可一边叼着幼虫一边跳跃。[14] 以黑带牛蚁(也包括所有牛蚁物种)为食的捕食者包括蜘蛛、鸟类、蜥蜴、哺乳动物和其他掠食性的无脊椎动物,包括猎蝽红背蜘蛛[13] 根据记录,该物种会找杏仁桉Senna acclinis的花朵,并被认为是这些植物的可能授粉媒介。[15][16]

黑带牛蚁生活在沙质土壤中,巢穴通常形成一个土丘,类似于红火蚁的蚁丘。[4][5][11] 黑带牛蚁用树枝和树叶修饰它们的巢穴。[5] 根据蚁群所处的栖息地类型。材料包括干树叶、石、植被和树枝。[4] 通常巢穴位于草丛或灌木丛旁边,或者在树的底部。[2]

该物种为单后制,一个群落只允许有一只蚁后。[4] 蚁后具半隐居性,在巢穴建立初期会外出捕食以喂养幼虫。[4][17] 一个群落有400-1200只工蚁,是群落数量较大的牛蚁物种。

该物种使用信息素进行交流。[5] 会积极保卫巢穴,甚至对阳光造成的阴影变化也会做出攻击性反应。[5] 惠勒于1922描述了黑带牛蚁对巢穴被打扰时的反应:“它们会像小人国的骑兵奔赴战场一样,从小小的土丘中跳出,进行一系列短距离跳跃。”[18] 这些工蚁会积极保卫自己的蚁群,多次攻击入侵者,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来保护蚁后和整个蚁群。[5]

Remove ads

生命周期

黑带牛蚁的工蚁具有生育功能,可以交配,因此无论在有蚁后还是无蚁后的群落中都能担任繁殖任务。[19] 这意味着群落即使失去了蚁后仍就可以运转下去。在没有蚁后的M. nigrocincta实验室蚁群中,工蚁产下的卵被喂养成成熟的雄蚁,这表明工蚁具有很高的生育能力。 [19]成年M. nigrocincta工蚁的平均寿命为 1.1 至 1.2 年,最长寿命为 1.3 年(400 天或更长)。 [20] [21]M. nigrocincta采集的幼虫体长为 4.7 毫米,但成熟时会长到 9.7 毫米。 [22]

该物种具有螫针,刺痛感很强。[5][9] 刺痛可持续好几天。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溃疡。同属的多毛牛蚁(M. pilosula)的毒液是牛蚁中最强的,含有酸性和碱性磷酸酶透明质酸酶以及磷脂酶A2和B等活性成分[5] 2011年的一项澳大利亚蚂蚁过敏毒液研究旨专门研究有关牛蚁的刺伤和过敏反应,结果表明,在376只参与研究的蚂蚁中,有265只对好几种牛蚁的蜇伤有反应。其中,176只对多毛牛蚁有过敏反应,15只对黑带牛蚁有过敏反应,3只对M. ludlowi有过敏反应,56只对其他其余牛蚁物种有过敏反应。该研究得出结论,牛蚁是最常在澳大利亚造成过敏的元凶。

除了牛蚁外,能造成过敏的蚂蚁还有金属皱突蚁Rhytidoponera metalica)。[23]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进一步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