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女王 (2006年电影)
关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女王》(英语:The Queen)是一部由史提芬·费雅斯爵士于2006年执导的电影,讲述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海伦·美兰饰演)在威尔斯王妃戴安娜车祸逝世之后,与首相托尼·布莱尔(米高·辛饰演)一段在幕后紧密合作的关系。当中,影片特别刻划女皇和首相两人在处理戴妃之死一事上,为了同时保持皇室的低调与满足公众热切的关注,而要面对进退失据的窘局。此外,电影女主角海伦·美兰凭此在2007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Remove ads
剧情
英国1997年大选,当选的贝理雅成为18年以来首位工党首相。女皇随后在画家为她绘官方人像画的时候,就向画家表达自己没有选举权而感到遗憾。而片中的女皇也对贝理雅有点提防,这是因为贝理雅在选后提出要国家“现代化”,但贝理雅亦同时保证尊重皇室的独立地位。稍后,贝理雅首次前往白金汉宫和女皇进行每周汇报,席间女皇又指令他组织新一届政府。
数个月后,威尔斯王妃戴安娜与男友多迪·法耶兹在法国巴黎遇上车祸丧生,全英国即时一片愁云惨雾,成千上万的民众前往白金汉宫,在宫殿外的栏栅前放下鲜花致哀。而贝理雅亦发表了一篇由副手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所写的演辞,内容形容戴安娜是“人民王妃”,此话一出,遂为坊间所广泛采用。
死讯传出的时候,皇室家庭正在女皇位于苏格兰阿伯丁郡的宅第巴尔莫勒尔堡渡假。当听到他们一向钟爱有加的戴安娜香消玉殒,家庭中年长的成员无不感到心情复杂。电影中的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认为,由于戴安娜在去年与她的儿子威尔斯亲王查尔斯离婚,所以并不算是皇室家庭中的成员,为此,她向贝理雅坚持,葬礼应该以“私人性质”交给戴安娜的后人办理。经过一番的犹豫,女皇又答允了儿子的请求,让他乘搭女皇飞行队的飞机前往巴黎办理后事,并把王妃的遗体运回英国。而查理斯则保证戴安娜的灵柩一定会盖上皇室旗帜,而非一件“没有装饰的木盒”。
在伦敦,群众的鲜花排山倒海般挤满了皇宫的栏栅外面,使得卫兵平日的换班仪式也要移到别处举行。与此同时,英国的小报开始因为皇室迟迟没有向公众发表任何吊唁,而不耐烦起来。至于查理斯王子在戴安娜的遗体运返英国后,与贝理雅进行了简短的谈话,期间查理斯同意贝理雅的看法,认为皇室有必要更主动向公众表达哀思。到个这时候,贝理雅的支持度已因为事件不断急升,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幕僚,包括他的太太彭雪玲给予不少有用的建议所造成的,但这批幕僚大多倾向共和,更认为君主制已过时落伍。
然而,贝理雅并不热情于共和,相反,他却设法向皇室家庭施以援手,以免他日皇室泥足深陷而无可求药。尽管他与皇室的意见不尽相同,但他仍然对皇室表示尊重,又对妻子对皇室的态度加以叱责。(在稍后,贝理雅又表露自己是传统主义者,支持皇室,并对工党党内对皇室的鄙视方针加以愤斥)。经过数天以后,面临著与日俱增的沉重压力,贝理雅向身在巴尔莫勒尔堡的女皇提出几道紧急措施,以期及时挽回民众对皇室的信心。这些措施包括,女皇应出席戴安娜在西敏寺的公开丧礼、在白金汉宫以英国国旗下半旗致哀(近400年以来首次)、以及亲自在皇宫发表电视演说,向全国臣民讲述对戴妃之死的感受。
贝理雅的建议使王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和皇太后伊利沙伯皆感到相当愤怒。他们认为,采取这些措施,将等同向那些疯狂的传媒毫无尊严的投降,到时皇室必处于更严峻的困境。女皇明白到他们的理据,但同时也有所保留。当她稍后和母后谈话的时候,女皇打趣地说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已经改变,统治者若果不能再理解人民就应该让位,而皇太后则叫女皇不要忘记她当初成为公主时所下的誓言(即“无论长或短,我要献出一生......为你们服务”)。
最后英女皇返回伦敦,除了视察宫殿外堆积如山的鲜花外,又发表电视演说,讲述戴妃的生活与工作。两个月以后,贝理雅前往皇宫作一次每周汇报,这时女皇的支持度已经回复正常,但她相信自己将永远无法从“那星期”回复过来。此外,女皇又向贝理雅提醒到,支持他的民众终有一日也会反过来反对他。开了一番玩笑后,两人就走到了御花园,融洽地讨论起施政国计来。
Remove ads
演员列表
Remove ads
制作

本片剧本由彼得·摩根(Peter Morgan)所写,百代电影公司制作。电影中饰演贝理雅的米高·辛(Michael Sheen)曾在2003年的电视剧集《The Deal》饰演同一角色,而该剧和本片都同样由史提芬·费雅斯爵士担任导演。
本片分别在英格兰的伦敦、白金汉郡的霍尔顿府(Halton House)和苏格兰高地取景拍摄。
女主角海伦·美兰表示,由于自己的咀和女皇同样是微微下弯,所以只要戴上假发和眼镜便已经貌似女皇[2]。此外,她又在拍摄时观看不少关于英女皇的电影和纪录片,并时常以女皇的照片傍身,以使自己能够模仿女皇[3]。说话方面,美兰又接受了大量的说话训练,以便在电视讲话中一幕完全捕捉女皇的神髓。据编剧摩根所说,制作到尾声的时候,一向习惯轻松倦怠的制作人员,见到美兰却恍如女皇驾到,无不腰背挺直,双手放后,恭候她的到临。
历史准绳
本片编剧摩根的资料来源,主要是透过与接近首相和皇室的人士所进行的大量访问而来。而这些访问的资料大多是互相支持的,好让摩根有足够的资料想像剧情[3]。
剧中的不少角色都被认为能够反映出真人的性格。以彭雪玲为例,她对皇室的敌视态度早为传媒广泛报导,例如《每日邮报》就曾经报导她拒绝行屈膝礼[4]。而据摩根所说,菲腊亲王爱以“卷心菜”(cabbage)作为对妻子的匿称[2]。
本片对贝理雅也作了细致的刻划,例如在贝理雅私人办公室内放置了一把电结他,以说明贝理雅在大学时代曾经参加乐队。至于有一幕贝理雅在唐宁街10号穿著纽卡素足球会的毛衣吃早餐,则反映了他是纽卡素的支持者。
杂记
奖项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