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鼻孢子虫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鼻孢子蟲病
Remove ads

鼻孢子虫病(Rhinosporidiosis)又称鼻芽孢虫病,是西氏鼻孢子虫英语Rhinosporidium seeberi感染人类、其他哺乳动物与鸟类所造成的疾病[注 1]。此病最早于1896年由阿根廷医师吉列尔摩·西伯(Guillermo Rodolfo Seeber)在一名病患中发现[3],其病原过去长期被认为属于真菌,近代分子证据才发现其属于中菌动物动物总界基群的类群)[4]

事实速览 鼻孢子虫病, 病因 ...

鼻孢子虫病最常见于南亚南美洲非洲等热带地区,其中印度斯里兰卡的感染率最高[4][5][6][7],且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5]。感染途径可能是于池塘与湖泊中经动物的粪便感染[4]

西氏鼻孢子虫大多感染粘膜,造成如草莓状的息肉[4],其中约七成患者为鼻咽被感染,约15%则为眼睛结膜被感染,其他身体部位的感染也曾被报导。此病常为长期且无痛的感染,极少有造成全身感染而致死的案例[5];其治疗方法一般为切除病灶,有时事后再施以达普颂抗生素以预防患部发生细菌感染[1]

Remove ads

注脚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