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130年教宗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130年教宗選舉
Remove ads

1130年教宗选举是在教宗何诺二世离世后于1130年2月14日或2月15日举行的教宗选举。这次选举是自1061年举行教宗选举以来枢机团首次分裂成2个阵营,而每个阵营各自选出1位教宗。原本选举是由艾默里克·德·拉·渣达枢机带领的一部分枢机选出额我略·巴巴拉斯基枢机为教宗诺森二世。不过,其他参与选举的枢机不满意该结果而自行选出伯多禄·比亚尼枢机为教宗克雷二世。虽然克雷二世得到更多枢机支持,但是天主教会将诺森二世视为合法教宗,而克雷二世则为对立教宗

事实速览 1130年教宗选举, 日期与地点 ...

教宗嘉礼二世签订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令这次选举选出了两位教宗。《沃姆斯宗教协定》解决了叙任权斗争,而于签订该宗教协定后枢机团圣座神圣罗马帝国的政策出现很大分歧。有几位较年老的枢机认为《沃姆斯宗教协定》是放弃额我略改革中所提倡的原则,并倾向接受它只是一个象征式协定。这些枢机支持教宗跟于意大利南部居住的诺曼人成为联盟。这些诺曼人有些是跟如卡西诺山的修道院有联系,而他们的其中一个领袖是伯多禄·比亚尼枢机。比亚尼枢机是当时其中1个在罗马最有影响力的家族的代表。[2]:71-72

在上述问题上持相反立场的枢机则由艾默里克·德·拉·渣达枢机领导。他在嘉礼二世签订《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后即被册封为枢机及委任为圣座总理,而他也是新政策的其中一个推动者。他跟他的支持者认为该协定对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关系会变得更好,而他们并不信任跟圣座有关系和主张扩张主义的诺曼人。除此之外,有部分主要代表或许跟“新灵性”有密切关系(意指由律修会司祭英语Canons regular组成的新宗教组织)。另外,他们跟罗马的弗兰吉潘尼家族结成联盟,而弗兰吉潘尼家族跟比亚尼家族是敌对的。[2]:71-73

为防枢机团就新教宗的人选而处于分裂状态,枢机在教宗何诺二世离世前数星期制订1份协议。协议中订明新教宗会在2位主教级枢机、3位司铎级枢机及3位执事级枢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同意下选出。[2]:74[3]:946

Remove ads

枢机选举人

教宗何诺二世离世时,枢机团共有42位或43位成员,而当时有最多36位或37位枢机身在罗马。[注 2][4]:211-229[5]:84[6]:17-19, 31-40以下为出席选举的枢机:

更多信息 姓名, 派别 ...

当时或许有6位枢机不在罗马而缺席选举:[3]:949-950[4]:224, 250[5]:158, 162[6]:19

更多信息 姓名, 派别 ...
Remove ads

选举的准备工作

枢机团里两个派别的人数相约。渣达枢机的派别(诺森派)共有19人,而比亚尼枢机一方(克雷派)就有24人[注 7]。虽然如此,但是渣达枢机的阵营是组织得较好的。[注 8][2]:70-73

克雷派大部分成员都是经历过叙任权斗争的枢机,而他们都是被帕斯卡二世或于嘉礼二世早期任期内册封为枢机的。大部分属诺森派的枢机都于1122年嘉礼二世签订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后获册封为枢机的。于1122年前获册封的19位枢机里只有5位为诺森派;而于1122年后获册封的24位枢机就有14位是属于诺森派。[4]:211-229[6]:17-19枢机团内出现这样的紧张局势的原因[注 9]曾被历史学家广泛讨论但他们没有得到一致看法。[2]:70-73

8人选举委员会内有5人属诺森派。枢机团内3个级别的枢机都要选出他们的选举委员会代表。虽然诺森派在枢机团内所占人数较少及主要对手是司铎级枢机,但是他们在主教级枢机和执事级枢机组别里占多数。[4]:251在这个情况下,他们依然可以在选举委员会内拥有较多席位。[注 10]

以下8位枢机为选举委员会的成员:[2]:74[3]:947[4]:252

更多信息 姓名, 派别 ...
Remove ads

何诺二世离世及诺森二世当选

Thumb
选出诺森二世的圣大额我略堂

长时间患病的何诺二世1130年2月13日或14日晚上于圣大额我略修道院离世。渣达枢机很快为他举行1场葬礼并立即召唤选举委员会成员到达修道院参与教宗选举。不过身为委员会成员的伯多禄·比亚尼枢机和纪尧姆枢机因意识到委员会会选出属诺森派的教宗而退出委员会,并希望委员会最终因无法达到法定人数而无法进行选举。[2]:75虽然如此,但是渣达枢机在6位成员在场下召开选举。尽管著名教会法学者伯多禄·皮萨诺枢机抗议在这个情况下召开选举,但是选举委员会选出了额我略·巴巴拉斯基枢机为新教宗,取名“诺森二世”。[2]:75[3]:9462月14日或15日早上,他于拉特朗圣若望大殿登基[注 11][2]:75,而选举很快被2位主教级枢机[注 12]及4位司铎级枢机[注 13]认可。[注 14][3]:946

克雷二世当选

Thumb
选出克雷二世的圣马尔谷圣殿

在著名教会法学者伯多禄·皮萨诺枢机认为选出诺森二世的选举是不合法的影响下,很多枢机都不承认他为新教宗。[3]:9462月14日或15日,克雷派的枢机在伯多禄·比亚尼英语Antipope Anacletus II枢机的带领下于圣马尔谷圣殿召开第二次选举。最初,比亚尼枢机建议波多主教伯多禄·森纳士英语Pietro Senex成为教宗,但是他拒绝。然后参与选举的枢机一致选出比亚尼枢机为新教宗,他取名为“克雷二世”。[2]:75

现时无法确定当时有多少位枢机参与选出克雷二世的选举,而于选举完结同日发出的法令则有14位枢机签名确认。以下为签名的14位枢机:[7]:349

更多信息 姓名, 级别 ...

现时并不知道应身在罗马的5位诺森派选举委员会成员有否参与这场选举[3]:949,但是这场选举则代表了罗马的下级神职人员。除了这14位枢机的签名之外,这份宣布克雷二世当选教宗的法令上亦有一些罗马神职人员签名以确认选举结果。他们包括于2月21日获册封为领衔阿郊洛圣母执事区英语Santa Maria in Aquiro执事级枢机的副执事额我略和圣母大殿总铎拉涅利。[7]:349-350, 352

Remove ads

枢机团分成两个阵营

这次出现双选举的教宗选举令枢机团分成两个阵营。枢机所属的阵营可使用以下方法分辨:

  • 教宗名录》里有列出16位支持诺森二世的枢机的名字。[14]除了这16位以外还有2位枢机[注 15]因于诺森二世的诏书上签名而证明了他们支持诺森二世[3]:950[6]:17-18[9]:840
  • 枢机于洛泰尔二世加冕后写给他的信件中可证明支持克雷二世的枢机的身分。[注 16]连同克雷二世于2月21日册封的5位新枢机[6]:7-15,信件上写有27位枢机的名字。除了他们之外,圣阿加塔堂执事桑格罗亦因于克雷二世的诏书上签名而被视为支持他[注 17]

故此当枢机团分成两个阵营时共有18位诺森派枢机及28位克雷派枢机。教宗名录和给洛泰尔二世的信件里没有提及的诺森派及克雷派枢机会以“†”标示

更多信息 诺森派, 克雷派 ...

斯特凡诺·斯多尼多、伯多禄·皮萨诺、克雷申齐奥分别在最迟1132年[注 6]、1137年[注 18][2]:138及1138年分裂结束前[注 19]支持克雷二世,而圣维塔堂区领衔司铎拉费多和圣尼各老监狱执事区领衔执事若望·达芬利奥[注 20]则于1133年支持他。圣撒比纳堂区领衔司铎哥米斯有可能于约1135年或1137年退出克雷派阵营。[注 21]

Remove ads

教会分裂

Thumb
伯尔纳铎,诺森二世的合作者并后来助他正式成为合法教宗
Thumb
西西里国王鲁杰罗二世,克雷二世的支持者

2位教宗都于1130年2月23日获晋牧及加冕。诺森二世新圣母大殿被奥斯蒂亚主教若望晋牧,而克雷二世则于圣伯多禄大殿被波多主教伯多禄·森纳士晋牧,这意味着克雷二世于罗马取得更多控制权。几乎所有罗马贵族(除了弗兰吉潘尼家族外)、大部分神职人员和罗马市民都承认克雷二世为合法教宗,而诺森二世则逃往法国。[3]:951-952当诺森二世到达法国后,他找到伯尔纳铎协助。在伯尔纳铎的影响力下,整个欧洲都承认诺森二世为合法教宗,而鲁杰罗二世则支持克雷二世。[16]

由于2场选举都没有跟从教宗尼古拉二世发布的《以上主之名英语In Nomine Domini》的规定进行选举,故此于2场选举都是有问题的。虽然如此,但两个阵营都捍卫两方各自选出的教宗的合法性。克雷二世的支持者认为克雷二世是被大部分枢机、下级神职人员和罗马人民选出的。诺森派就指诺森二世是被大部分主教级枢机选出,而根据《以上主之名》,主教级枢机拥有于教宗选举投票选出新教宗的权利。克雷派反驳指另外一份教宗诏书里写着教宗由“枢机”(指司铎级枢机及执事级枢机)互选产生,而主教级枢机只可以就司铎级枢机及执事级枢机选出的人选表示赞成或反对。[2]:75-77

两位教宗的合法性最后并不是按照两个派系所提出的法律论据决定,而是由天主教世界决定。他们几乎全部都承认诺森二世为合法教宗。[2]:77诺森二世的主要支持者有伯尔纳铎修士、马格德堡教区总主教英语Archbishopric of Magdeburg诺贝特·凡·尚登洛泰尔二世。当初支持克雷二世的数个罗马世俗贵族也逐渐不支持他。虽然克雷二世于1138年1月离世时依然控制着罗马和拥有属于教宗的财产,但是他的继任人维笃四世英语Antipope Victor IV (1138)很快就宣布服从诺森二世,而诺森二世就被认定为合法教宗至今。[17]

Remove ads

注释

  1. 在圣大额我略堂举行的选举选出了诺森二世,而在圣马尔谷圣殿的则选出克雷二世
  2. 有不同资料对枢机团内成员的身分有不同看法。有人不认为圣普利斯加堂区领衔司铎恩里科于选举进行期间是枢机。[4]:211。有其他人认为他只于1130年2月14日在克雷二世的当选诏书上签署,但并没有指出他究竟参与了哪一场选举。[5]:200有其他资料则认为何诺二世离世时他是枢机但是就补充他有可能被克雷二世册封为枢机。[6]:35除了恩里科外,有资料认为克雷派的圣尤西比奥堂区领衔司铎伯多禄是枢机团的第44位枢机。[6]:39另外有些资料除认为选举进行期间伯多禄已经是枢机之外,还认为他是被何诺二世册封为领拉塔路圣母执事区执事衔的执事级枢机。[4]:211-212[7]:352不过这个说法是错误的。[5]:239
  3. 有资料指他是于1117年被帕斯卡二世册封为枢机[3]:950[4]:217[6]:39,但亦有资料根据在教宗诏书上枢机签名的次序而得知他在各枢机中的排行顺序,继而认为他是于1120年获册封为枢机。[5]:64, 86教宗名录》里提及他曾参与1118年教宗选举,这是唯一能够证明他是被帕斯卡二世册封为枢机的古文献,但是这份古文献被一些资料证明有数处不正确的地方。[4]:100[5]:63-64
  4. 有些资料接受这位哥米斯枢机是阿郊洛圣母堂执事哥米斯枢机。[4]:214[6]:32不过,阿郊洛圣母堂执事哥米斯枢机直至1126年2月6日才签署确认克雷二世的教宗诏书[5]:231[9]:823,而圣撒比纳堂区领衔司铎哥米斯枢机是于1123年4月15日签署的[5]:205[9]:781
  5. 虽然有些资料表示他是被克雷二世册封为枢机[3]:948[4]:211,但是他并不太可能被克雷二世册封的。他的前任者赫拉尔杜斯于1129年4月离世,而有些资料亦指出他于1129年成为枢机[7]:351[10]有些资料提出这位恩里科枢机是圣德奥堂执事恩里科·德·马察枢机[7]:351,但已被其他资料证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4]:211
  6. 这个说法是根据四个资料而得出的,而这四个资料都同时指出克雷二世于1130年将他擢升为领达甦圣老楞佐堂区司铎衔的司铎级枢机及最迟于1132年转为支持诺森二世,而诺森二世则免去他的枢机职务。[6]:39-40[7]:351-352[11][12]有资料则认为他在教会整个分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支持诺森二世并指出其他作家认为他有小部分时间是支持克雷二世。[5]:228-229不过有其他著作持不同意见。有著作明确否认上述说法并将他当作属于诺森派的枢机[4]:219,而有其他著作“几乎可以确定”他是属于诺森派及有可能没有参与这次选举[3]:950。有人明确地指出他于1132年6月25日起支持诺森二世。[9]:841因此,根据上述各资料可推断1130年时他很大机会是属于克雷派的。
  7. 如不计算圣普利斯加堂区领衔司铎恩里科,克雷派只有23位枢机。
  8. 克雷派的枢机于选举进行期间亦成立了一个党。[2]:74-75
  9. 这些原因包括国家内的分裂和面对不同灵性关系等等。[2]:70-73
  10. 有著作认为设立选举委员会是圣座秘书长的计划。[2]:74
  11. 由于选举有可能于2月14日举行,他或在2月15日登基。
  12. 该2位主教级枢机为奥斯蒂亚主教若望和阿尔巴诺主教马修。[3]:946
  13. 他们是圣则济利亚堂区领衔司铎祖塞莫、圣亚纳大西亚堂区领衔司铎伯多禄和圣基所恭堂区领衔司铎若望。第4位枢机身分不明,有可能是耶路撒冷圣十字堂区领衔司铎赫拉尔。[3]:946
  14. 耶路撒冷圣十字堂区领衔司铎赫拉尔最有可能是第4位获册封的枢机,他于1130年2月18日获诺森二世委任为驻德国使节。[13]
  15. 2位枢机是蒂沃利主教圭多和安科纳堂区领衔司铎鲁斯蒂科。[3]:950[6]:17-18[9]:840
  16. 信件的实际发出日期不明,但是可以肯定信件是于2月21日克雷二世册封5位新枢机后才发出。不同资料认为的发出日期也有所不同,这些资料分别认为是1130年5月15日至18日期间[15]和1130年2月[5]发出。由于若望·达芬利奥在这封信里以“卡斯洛的圣尼古拉堂执事”称呼自己及于3月27日起在教宗诏书以“圣普正珍大殿司铎”的身分签署,有其他资料认为信件于1130年2月21日至3月27日期间发出。[6]:77-78至于有资料同样认为信件于1130年5月发出,但就卡斯洛的圣尼古拉堂执事若望·达芬利奥事和圣普正珍大殿司铎若望的身分提出质疑。不过,这份资料并没有就圣普正珍大殿司铎若望并没有于发给洛泰尔二世的信上签名之事作出解释。[3]:949
  17. 有资料表示克雷二世只册封了4位新执事级枢机。[6]:18-19不过亦有资料表示克雷二世同日册封或擢升了7位枢机(除了该4位枢机外还有擢升为圣普利斯加堂区领衔司铎级枢机的恩里科和有可能获擢升为达甦圣老楞佐堂区领衔司铎级枢机的斯特凡诺·斯多尼多),但是并没有指出第7位枢机的身分。[3]:49
  18. 伯多禄·皮萨诺由1138年1月12日起在诺森二世的诏书签署。[6]:38-39[9]:840
  19. 克雷申齐奥由1138年4月22日至1138年6月21日期间在诺森二世的诏书签署。[6]:33[9]:840
  20. 1133年12月21日和1134年1月11日,若望·达芬利奥以圣尼各拉监狱执事区领衔执事的身分于在诺森二世的诏书签署。[9]:841后来他被诺森二世擢升为领圣普正珍堂区司铎衔的司铎级枢机。[6]:35-36
  21. 哥米斯在1138年教会结束分裂后才于诺森二世的诏书签署,但于约1135年或1137年克雷二世已经册封了一位新的圣撒比纳堂区领衔司铎。这表示哥米斯于这个时候已被免职。[6]:32, 47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