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665年大彗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665年大彗星(Great Comet of 1665),正式命名为C/1665 F1,是一颗1665年肉眼可见的彗星。由于其非凡的亮度,它被认为是大彗星之一[1]。
1665年大彗星是启蒙时代出现的第二颗大彗星,仅仅晚1664年大彗星几个月。西方世界所有顶尖科学家和思想家都观测过这颗彗星,包括艾萨克·牛顿、埃德蒙·哈雷、约翰·赫维留、罗伯特·胡克、塞缪尔·皮普斯、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等人[2]。
观测历史
根据约翰·赫维留的说法,整个欧洲都观测到了这颗彗星,并且可能最早于3月27日上午在法国发现,他本人于4月6日至20日在但泽仔细观测到了这颗彗星。4月6日后半夜直到黎明,他都能看到它的17°长的尾巴。隔年,他在《Cometographia》中发表了对彗星在天空中运动的详细描述,这也可以在他的《Machina coelestis》第二卷中找到。
中国天文学家指出,当地时间3月28日上午首次看到“一颗非凡的恒星”。4月8日,一条长度超过8°的尾巴形成,中国观测纪录直到4月16日为止。韩国和日本天文学家也观测到这颗彗星[3]。
法国耶稣会教士弗朗索瓦-约瑟夫·勒梅西耶(François-Joseph Le Mercier)于3月29日早上在魁北克首次见到彗星,并能够间歇性地观察直到4月17日。
阿德里安·奥祖(Adrien Auzout)和皮埃尔·佩蒂特(Pierre Petit)从四月初到四月中旬在巴黎观察过彗星。经过几次观察后,Auzout为剩馀的观察期建立了星历表[4]。艾萨克·牛顿从4月11日开始在伦敦观测了这颗彗星,为期四天。
4月25日,这颗彗星以约1.2°的距离掠过太阳,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这是无法观测到的[5]。经过太阳后,北半球就再也看不到这颗彗星了。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