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830年大彗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830年大彗星(Great Comet of 1830),正式命名为C/1830 F1,是一颗肉眼可见的彗星。由于其亮度,它被一些人认为是大彗星

事实速览 发现, 发现者 ...

观测史

1830年3月16日晚上,模里西斯路易港皇家学院的海军军官兼物理和化学教师亨利·安托万·法拉盖特(Henry Antoine Faraguet)[1]于在距离南天极不远的地方发现了这颗彗星。第二天,他发现彗星已经移动了3°的距离。他的发现被认为是来自同校的达巴迪教授,他只是负责将讯息传递给了英国皇家学会

在接下来的夜晚,船上又有了几次独立的发现。玛丽·安·法洛斯(Mary Ann Fallows)是好望角皇家天文学家的妻子兼助理,她是南非第一批发现彗星的女性之一(大概是在3月20日左右)[2]。在最初发现时,这颗彗星只能从南半球观测,亮度约为3等,彗尾长度为7-8度,随后在接近地球时迅速变亮,直到3月26日。随后它的亮度又开始下降,3月29日在阿森松岛记录下了另一次独立发现。

四月下旬,法国天文学家让-费利克斯·阿道夫·甘巴特(Jean-Félix Adolphe Gambat)在马赛发现了这颗彗星,这是北半球首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欧洲的天文学家很快就获悉这颗彗星,巴黎天文学家约瑟夫·尼古拉斯·尼科莱(Joseph Nicolas Nicollet)、哥廷根卡尔·路德维希·哈丁不莱梅海因里希·欧伯斯都在四月底前观测到这颗彗星。当时彗星尾巴仍然有2.5°长。5月初,彗星亮度仍为4等,但是到月底,亮度已降至肉眼可见亮度以下。直到8月份,在能见度越来越差的条件下,仍然可以用望远镜追踪这颗彗星;8月17日晚上,佛罗伦斯记录下最后一次观测[3]

这颗彗星的最大亮度约为2等[4]

Remove ads

轨道

欧伯斯于1830年发表了彗星轨道的首次计算结果。许多天文学家,包括弗里德里希·伯恩哈德·戈特弗里德·尼古拉(Friedrich Bernhard Gottfried Nicolai)、让·埃利亚斯·本杰明·瓦尔兹(Jean Elias Benjamin Valz)和·安托万·法拉盖特都计算出抛物线轨道,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手下的两名学生计算结果则是椭圆轨道[5]。最复杂的计算是由L. R. Schulz 在 1873年进行的[3]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