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40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40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0年冬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3年11月27日) |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0年冬,新四军下辖新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西路指挥部、江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豫鄂挺进纵队,共计88744人。[1]
背景
1940 年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八路军应派部队与新四军合力发展华中的部署。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和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先后越陇海路南下,与新四军第6 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第5纵队。第4纵队执行向西防御任务。第5纵队执行向东发展任务。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改称苏北指挥部;10月在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后,与南下支援的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2支队领导机关,组建了新的江南指挥部。
新四军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 教导总队
1939年5月,叶飞率新四军江南东进纵队进入苏南东路地区,即长江以南、常州以东,今苏州、无锡所辖各村镇,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并成立东路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苏南东路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40年4月25日,谭震林化名林俊,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在常熟徐市改编部队,副司令员何克希,参谋长张开荆,政治部副主任吴仲超、刘飞。创建了苏常太、澄锡虞抗日游击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新江抗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
司令员梅光迪,副司令员韦永义。
- 第4支队:支队长朱长清。
- 第5支队:支队长薛惠民。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
总指挥叶挺,陈毅(代),政治委员刘少奇,副总指挥陈毅,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
- 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


司令员梁从学。


1939年,由第二纵队南下部队344旅、新编第2旅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后重组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1941年初,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
下属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校长兼政委彭雪枫。
- 直属特务团:团长程致远,政委蔡文福
- 直属独立团
- 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耿蕴斋[12]
- 肖县独立团
- 永城独立团
- 睢杞独立团

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韩振纪、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副主任邓逸凡。1940年6月,该部队由344旅687团、第四纵队第二旅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四总队合编。1941年初,改为新四军第三师。

- 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张爱萍(兼)
- 宿县独立团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