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65年保加利亚未遂政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65年保加利亚未遂政变保加利亚语Опит за преврат срещу Тодор Живков (1965))是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发生的一场未遂政变,由保加利亚共产党党内受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影响的强硬派官员和保加利亚人民军军官发动。这场政变的目的是推翻被视为跟随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的机会主义者总书记托多尔·日夫科夫,建立一种更为严厉的毛主义式社会主义政权,并摆脱对苏联的依赖。此次政变于1965年4月被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保加利亚语Държавна сигурност挫败,未能获得成功。

事实速览 1965年保加利亚未遂政变, 日期 ...
Remove ads

背景

1953年斯大林去世、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及苏联政治体制的松动,使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政权陷入不稳。捷克斯洛伐克东德波兰匈牙利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共运动。在保加利亚,戈里亚尼运动俄语Горянское движение仍在继续,而在1953年5月,烟草工人罢工俄语Забастовка и рабочее восстание в Пловдиве (1953)并引发工人起义,波及普罗夫迪夫。在镇压普罗夫迪夫的抗议活动时,有数人被打死,受伤者达数十人,被捕者则有数百人。

各国执政共产党领导层内部出现了摩擦与冲突。斯大林派人士谴责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并把目光投向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解除维尔科·契尔文科夫的权力职位,伴随着大规模镇压的结束和一定程度的自由化——但保加利亚共产党政权的基本框架仍然保留。这些变化被视为与保共中央第一书记托多尔·日夫科夫本人相关,却引起了党内保守的斯大林派强烈不满。

日夫科夫减少了镇压,推行政权自由化,并在计划经济中尝试引入市场原则。保加利亚的斯大林派认为他在向资本主义作不可接受的让步……在中国,毛泽东依旧坚持斯大林的立场,并与苏联发生冲突阿尔巴尼亚支持中国,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则与苏联保持距离。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被推翻。由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领导的新一届苏共领导层开始实行部分为斯大林翻案的路线。保加利亚的斯大林派认为,这是清除日夫科夫的合适时机。[1]

Remove ads

谋划

总结
视角

保加利亚共产党内的斯大林派集团由以下人物领导:

  • 伊万·托多罗夫-戈伦亚英语Ivan Todorov-Gorunya,保共中央委员,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副部长;
  • 佐洛·克勒斯特夫保加利亚语Цоло Кръстев,保加利亚外交部司长,前驻朝鲜大使;

三人都是保共中央的老党员,也是20世纪40年代游击运动英语Bulgarian resistance movement during World War II的参与者。1943—1944年间,克勒斯特夫指挥着大型游击队“加夫里尔·格诺夫”,阿内是他的助手,托多罗夫-戈伦亚则担任该部队的政治委员。他们坚持正统的共产主义立场,延续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维尔科·契尔文科夫的政治传统,把日夫科夫的政策视为“向帝国主义投降”、“资本主义复辟”,甚至是“执行共济会的指令”。他们的政治参照对象是毛主义、朝鲜模式或霍查主义的体制。

1964年赫鲁晓夫在苏联被免职后,许多共产党人也认为日夫科夫应该下台。因为他的胡作非为与宪法、党的纲领,以及我们对共产主义信念和道德的理解格格不入。

——伊利亚·卡拉戈诺夫俄语Карагонов, Илия格奥尔基·拉科夫斯基军事学院英语Georgi Rakovski Military Academy讲师、政变参与者[3]

参与政变集团的有一百多名党政官员和军方将领。其中包括保加利亚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伊万·韦尔切夫俄语Велчев, Иван上校、总参谋部某部门主任柳本·迪诺夫保加利亚语Любен Динов、军队政治部副主任米乔·叶尔梅诺夫俄语Ерменов, Мичо、内务部上校察恩科·察恩科夫。知情并同情阴谋的人数总计接近两百人。并非所有人都追求恢复斯大林主义,但绝大多数人主张摆脱对苏联和苏共的依附(效仿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外,对日夫科夫本人及其领导风格的反感,也是重要的动机之一。

在国家安全机关侦查和清除阴谋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切只是冰山一角。调查确认,对保加利亚共产党政策以及对托多尔·日夫科夫本人的不满情绪,在军官队伍中,尤其是在前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参与者中,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除了戈伦亚的集团之外,还存在其他规模较小的秘密小组。然而,不满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许多人虽未参与任何秘密活动,但同样对托多尔·日夫科夫怀有敌意。

——瓦西尔·齐库洛夫保加利亚语Васил Зикулов上将,1967—1991年任保加利亚国防部情报局局长[4]

政变计划定于1965年4月14日、在保共中委全会上实施。阿内夫要调动首都驻军,控制关键目标;韦尔切夫则以国防部长多勃里·朱罗夫的名义,将一支坦克旅开往索非亚;叶尔梅诺夫负责调动近卫师;察恩科夫则接管索非亚内务部管理局。托多罗夫-戈伦亚和克勒斯特夫应在此时让中央委员会面对既成事实,下令逮捕日夫科夫,并接管保加利亚共产党。

Remove ads

截击

安格尔·索拉科夫俄语Солаков, Ангел领导下,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保加利亚语Държавна сигурност对政变的进展进行了有效监控(部分参与者甚至在1964年之前就已被监视)。关于政变准备的确切情报于1965年2月12日送达国家安全局。就在前一天,柳本·迪诺夫曾拜访索非亚内务部局长斯比·斯特凡诺夫保加利亚语Съби Стефанов——他昔日的游击队战友——并劝说他加入叛乱。斯特凡诺夫认为这是挑衅,经过一夜思考后,将情况全部上报给内务部长迪科·迪科夫俄语Диков, Дико上将。[5]

对局势的实际掌控由国家安全局副局长米尔乔·斯帕索夫俄语Спасов, Мирчо负责。阴谋者的秘密策划几乎形同虚设,以至于针对他们的清除行动被命名为“傻瓜行动”。[6]一般认为,这个名字出自日夫科夫本人。[7]

具体的清除行动由米尔乔·斯帕索夫亲自指挥。斯帕索夫将军是日夫科夫的得力助手,他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日夫科夫本人的首肯。

——伊万·韦尔切夫[8]

1965年3月28日,开始大规模逮捕。4月8日,阿内夫被捕,当天托多罗夫-戈伦亚自杀。到4月12日,所有参与政变企图的人都已被逮捕。

九人被送上法庭。最重的判决是伊万·韦尔切夫,被判处15年监禁;叶尔梅诺夫获刑10年;阿内夫、克勒斯特夫和迪诺夫各判8年。[9]共有192名官员受到行政和党纪处分。189名党的职能干部被开除出保共,250名军队和内务部军官被解职或降级。被解职者中还有斯比·斯特凡诺夫,他被指责延迟上报情报(仅仅一夜)。

官方并未公布政变的消息,流传的传闻也被否认为“敌对宣传”。然而,4月22日克勒斯特夫和阿内夫被“拘押”的事实还是不得不正式承认,托多罗夫-戈伦亚的“抑郁症自杀”同样如此[10](不过,一些事件参与者,尤其是伊利亚·卡拉戈诺夫声称戈伦亚是被杀害的,但这一说法从未有过证据支持)。

政变的失败反映出保加利亚官僚阶层的主导心态,而托多尔·日夫科夫正是这种心态的代表。即便是政变的支持者,也认为其领导人社会知名度不高、政治影响力有限(尽管其中一些人担任着重要军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的执政精英整体上并不愿意恢复契尔文科夫时代的统治秩序。他们对追随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苏联这一方向基本满意。日夫科夫本人甚至曾考虑过将保加利亚并入苏联、成为第16个加盟共和国,以便进入苏共中央政治局,并出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1]1965年4月30日,日夫科夫在一次正式讲话中强调了保加利亚共产党对与苏联共产党及苏联结盟的坚定立场。

平反

1990年6月15日,保加利亚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为所有因反日夫科夫阴谋案被定罪的人进行了平反。他们的行为被认定为“社会必要的”,旨在“推翻独裁政权”。这并不表明当局对托多罗夫-戈伦亚集团抱有意识形态上的好感。当时的保加利亚总统彼得·姆拉德诺夫和总理安德烈·卢卡诺夫更偏向戈尔巴乔夫路线,而非斯大林或毛泽东路线。然而,他们倾向于尽可能揭露1989年11月被免职的日夫科夫,并全力显示对其反对者的支持。

部分政变参与者在平反时仍然在世,其中包括茨维亚特科·阿内夫、米乔·叶尔梅诺夫和伊万·韦尔切夫(阿内夫于2002年去世,韦尔切夫于2005年去世)。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