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2年欧洲歌唱大赛
欧洲歌唱大赛的第47届比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2年欧洲歌唱大赛(爱沙尼亚语:2002. aasta Eurovisiooni lauluvõistlus)为欧洲歌唱大赛之第47届比赛,在塔内尔·帕达尔,戴夫·班顿和2XL在2001年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比赛中以《大家一起来》 "Everybody"的歌曲获胜之后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举行。这是爱沙尼亚首次举办比赛-在该国首次亮相8年之后。比赛由欧洲广播联盟(EBU)和主播电视台爱沙尼亚电视公司 (ETV) 主办,比赛在萨库苏尔哈尔体育馆举行,决赛于2002年5月25日举行。现场直播由安妮莉·皮博和马克·马特维尔主持。[2]
这是第一次在波罗的海国家、前苏联共和国和讲芬兰-乌戈尔语族的国家举办的欧洲歌唱大赛。
24个国家参加了比赛。奥地利,比利时,赛普勒斯,芬兰,马其顿,罗马尼亚和瑞士从上一届降级后返回。冰岛、爱尔兰、荷兰、挪威和波兰由于2001年成绩不佳而被降级。这是挪威和爱尔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淘汰出局。拉脱维亚也将在今年缺席,但当葡萄牙宣布不参加时,由于其广播公司的内部问题,该国给拉脱维亚留下了一个机会,因为该国在前一年的排名高于任何其他降级国家。[a]
冠军由拉脱维亚选手玛丽亚 N以歌曲《我想要》 "I Wanna" 夺下,次为马尔他选手艾拉·珊迪,第三名有二,分别为英国与主办国爱沙尼亚,第五名则为法国。排名最后的丹麦获得第二十四名(最后一名),尽管它是最受欢迎的国家之一。
Remove ads
主办场地

塔林是爱沙尼亚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它位于芬兰北部海岸,芬兰湾沿岸,芬兰赫尔辛基以南80公里(50英里),瑞典斯德哥尔摩以东,俄罗斯圣彼德堡以西。建于1248年,但最早的人类住区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使其成为北欧最古老的首都之一。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这座城市很快成为一个主要的贸易中心,特别是在14至16世纪期间,它逐渐成为汉萨同盟内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塔林古城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都市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3]
起初,爱沙尼亚电视公司被怀疑无法胜任主办工作,但这个质疑随后即因联合募款及爱沙尼亚政府全力援助而烟消云散。
赛场位于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萨库苏尔哈尔体育馆,该场馆于2001年建成,至多可容纳一万人,主要用于篮球、冰球运动及音乐会。它以爱沙尼亚啤酒和汽水公司萨库啤酒的名字命名。
格式
本次主题为"A Modern Fairytale"(中文:一个现代神话),并将主题应用在以爱沙尼亚式经典神话作为比赛的结束。[4]
明信片继续以“现代童话”为开场主题,将著名的童话故事通过短片翻译成爱沙尼亚人的生活,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都带有寓意。各种童话故事如下,按出现顺序排列:[5]
半数参与国组织了电话投票,前10首歌曲获得1、2、3、4、5、6、7、8、10和12分,但马其顿、罗马尼亚、俄罗斯、土耳其和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使用陪审团投票,而赛普勒斯、希腊、西班牙、克罗埃西亚、芬兰、马尔他、斯洛维尼亚和立陶宛则采用50比50的电话投票和陪审团投票。
在2002年比赛中的欧广联盟规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在电话投票中,家庭投票不得超过三次。[6]这是因为很明显,与更接近开始的歌曲相比,公众投票更倾向于运行顺序后期的歌曲,特别是在上一次2001年的比赛中。在这次比赛(以及接下来的比赛)中,播音员决定倒转歌曲重述——从最后一首表演的歌曲(第24首)开始,到第一首表演的歌曲(第1首)结束。
插曲
本次比赛曾在舆论界爆发争论,因瑞典和比利时电视台在转播比赛的同时告知观众切勿投票给以色列选手萨里特·哈达德。该选手最后只分别从两国手中拿到0分与2分,得到第12名。[7]
今年有人指控某些国家的陪审团在其他国家之间交换选票。据挪威《达格布拉德报》 (Dagbladet) 报导,据称法国代表团团长说,赛普勒斯代表团成员曾找他交换选票。除了赛普勒斯,还有人对希腊、俄罗斯、马其顿、马尔他和罗马尼亚提出指控。[8]
参赛国

参赛国
过去参赛过,但2002年未参赛国
本次大赛共有24个参赛国,包括2001年前17强与7个2001年被剔除资格的重返比赛国家,而2001年最后六名则在本次比赛被剔除资格。 原本参赛名额为22国,但欧洲广播联盟(EBU)将其增加为24国,允许以色列及葡萄牙得以参赛,但葡萄牙则因参赛单位葡萄牙广播电视公司(RTP)内部问题拒绝了参赛,该名额最后由冠军拉脱维亚取代之。[9]
表演出场顺序抽签于2001年11月9日举行。
重返参赛的歌手
结算
以粗体显示的国家被允许参加2003年欧洲歌唱大赛。
得分
以下为各国在投票中给予12分的参赛国列表:
马塞尔·贝桑松奖

马塞尔·贝桑松奖首次颁发给决赛中的最佳参赛歌曲。该奖项由克里斯特·比约克曼(1992年欧洲歌唱大赛瑞典代表、现任瑞典代表团团长)和理查德·哈雷斯(1984年欧洲歌唱大赛瑞典获胜者哈雷斯兄弟成员)创立,以年度大赛创办人马塞尔·贝桑松的名字命名。[12]奖项分为三类:新闻奖、歌手奖和粉丝奖。[13]
备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