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6年聯合國秘書長選舉
Remove ads

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选举旨在选出一名新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接替任期将于2006年12月31日结束第二届任期的时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此次选举共有七名候选人,来自大韩民国印度拉脱维亚等国。

事实速览 候选人, 提名国 ...
Thumb
潘基文在2006年10月当选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7月24日至10月2日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意向性投票[1]。作为拥有否决权的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唯一共同支持的候选人,时任大韩民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在投票中一直领先。在最后一次意向性投票后,所有其他候选人均退出了本次选举[2]安全理事会遂于10月9日进行了正式投票并将其结果转交联合国大会

Remove ads

程序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五章,联合国秘书长由安全理事会推荐并由联合国大会委任,故秘书长人选受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否行使否决权影响[3]

其后,其他程序规则和公认惯例也补充了《宪章》内订定的遴选规则。因联合国秘书长限期只能连任一次的不明文规定,故已经连任一次的时任秘书长科菲·安南被排除在此次选举外。在上任秘书长连任两届后,会透过区域轮换制在其他大洲选择新任秘书长,且新任人选不会出自五个常任理事国。候选人的英语和法语程度也经常被视为一种非必要的优势[4]

安理会私下会进行一系列的意向性投票,以评估理事国对每位候选人的支持程度。当有候选人领先时,将会对常任理事国进行另一次意向性投票供他们行使否决权。没有被五国任意其一否决,并达到至少9票的最高票候选人被认为是最可能的人选[5]。其后,安全理事会会进行正式投票以公布人选,而大会则会在其后投票决定是否接受安全理事会的建议。

背景

由于自1971年来自缅甸吴丹卸任秘书长后,故按照不明文的区域轮换制,此届秘书长很大机会由来自亚洲国家的候选人当选[6]。有不少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包括拥有否决权的中国)都表示它们只会支持来自亚洲地区的候选人[7]

鉴于秘书长一直以来都由男性担任,平权组织“现在就要平等”(Equality Now)发起以女性当选秘书长为目标的运动并锁定18位合资格的女性候选人,包括维拉·薇契-斐柏嘉路易丝·艾伯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塔里娅·哈洛宁[8]。该组织亦指出昂山素姬绪方贞子、纳费斯·萨迪克、陈方安生等适合成为候选人的亚裔女性。[9]女性秘书长的想法亦得到了科菲·安南及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的支持[10][11],但最终并无亚裔女性获推荐参与此次选举,唯一的女性候选人则是由东欧三国提名的维拉·薇契-斐柏嘉

候选人

共有7人正式地被提名为此次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官方候选人:[12][13]

更多信息 图片, 候选人 ...

另外,有评论员亦提出数位可能但并没有参与竞选的候选人。其中包括比尔·克林顿(前美国总统)、让·克雷蒂安(前加拿大总理)、安华·依布拉欣(前马来西亚副首相)、吴作栋(前新加坡总理、时任内阁资政)、菲德尔·瓦尔德斯·拉莫斯(前菲律宾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时任东帝汶总理、诺贝尔和平奖得奖者)、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前波兰总统)及托尼·布莱尔(时任英国首相[13]等。由于设有秘书长不可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公民担任的不明文规定,事实上比尔·克林顿托尼·布莱尔并不符合参选资格。

遴选

安全理事会分别在7月24日、9月14日、9月28日、10月2日[14]举行了意向性投票。15个理事国会在投票中对官方候选人投下“赞成”、“不赞成”或“无意见”,潘基文在四次意向性投票都处于领先地位,夏希·塔鲁尔则位列第二。

在最后一次投票,中、英、美、法、俄等五个常任理事国在红纸上面进行投票,以让它们行使否决权,而馀下的十个非常任理事国则使用白纸投票。潘基文是在7位候选人中唯一没有获得否决票的候选人。印度举荐的候选人夏希·塔鲁尔虽在前往北京寻求支持时得到中国不会阻止其成为秘书长的保证,但在另外两次拜访白宫时却未有得到另外一位手持否决权票的美国政府支持,最后在美中博弈的因素下由美国行使了否决权[15]。在投票后,夏希·塔鲁尔退出了[16]这次选举。

贾扬塔·达纳帕拉[17]阿什拉夫·加尼[18]先后在9月30日和10月4日宣布退出竞选,维拉·薇契-斐柏嘉[19]与素拉革·沙提拉泰[20]则在10月5日宣布退选。由于除潘基文外的所有候选人均已退选,安理会遂于10月9日展开正式投票后转交大会。潘基文在10月13日[21]被大会任命为新任秘书长。

更多信息 候选人, 7月24日 ...
Remove ads

2011年秘书长重选

除非得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反对,联合国秘书长传统地会在第一次任期结束后自动参与重选,潘基文在五年任期即将结束之际的2011年遂自动进入了重选程序。在该年6月16日,安理会进行了非正式磋商,并于翌日在没有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的情况下通过第1987号决议[22],推荐潘基文继续任期直至2016年年末。联合国大会遂于6月21日通过第65/282号决议[23],确认潘连任为秘书长直至其第二任任期在2016年结束。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