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7年英国工党党魁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7年英国工党党魁选举是由于时任英国工党党魁及首相贝理雅辞任党魁而触发。而时任之工党副党魁兼英国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亦同告辞职,同时触发党内副党魁之选举。 [1]
自2004年贝理雅宣布将不会第4次带领工党参与大选后,非正式的竞选已经开始。至2006年9月7日,贝理雅正式宣布会在一年内辞职。其后,工党之中央行政委员会(Labour's Nat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 NEC)于2007年5月13日制定了一时间表,于5月14日接受提名,而提名期于2007年5月17日结束。[2][3]
贝理雅公开指定白高敦作为其接班人,并指他会是“极佳的首相’(an excellent Prime Minister),其后贝理雅亦有提名他参选。[4]随著白高敦得到贝理雅的支持,其唯一对手约翰·麦克唐纳因未能取得足够提名而弃选。[5]
于2007年6月24日,白高敦于工党内一特别会议被宣布胜出党魁选举。贝理雅于同日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并由白高敦接任。[6]
Remove ads
参选人及提名结果
提名期只有约翰·麦克唐纳及白高敦两名参选人。要被列于选举选票上,参选人至少要取得12.5%工党国会议员的提名(以当时计算即45名工党国会议员,包括参选人自己)并于5月17日前交回工党之中央行政委员会。
提名期结束时,只有白高敦成为成为候选人。[7]
其他一度被视为有意参选之人士
自贝理雅的辞职后,媒体一直关注工党以来那些人有意参选,但当中不少人公开表示拒绝参选。
- 彭浩礼,国际发展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被视为可能继承贝理雅的候选人,但他其后公开支持白高敦。
- 查尔斯·克拉克,前内政大臣,[14],曾表示如果文礼彬不参选,自己则会参与选举。但其后立场软化并支持白高敦,并指自己愿意加入内阁[15][16][17]不过,其后他未被安排出任任何内阁职位,及于2010年英国大选中落败。
- 约翰・赫顿,英国就业及退休保障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Work and Pensions),曾说工党内应有一强劲对手挑战白高敦,但至2007年5月6日他宣布自己支持白高敦。[18][19]
- 庄翰生, 教育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20] 于2006年秋天,他和约翰·里德同被视为有力和白高敦竞争之对手,但他其后支持白高敦。[21]
- 格兰达·杰克逊 汉普斯特德及海格特(Hampstead and Highgate)国会议员及前交通大臣, 自2005年多次威胁会作为一掩护性候选人(Stalking horse candidate)挑战贝理雅,但其后支持白高敦。
- 林恩·琼斯, 伯明罕塞利奥克区国会议员,曾一度表示会以一左翼候选人姿态挑战白高敦,但其后他支持约翰·麦克唐纳。
- Michael Meacher, 前英国环境运输及区域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the Regions),一度有意参选,但其后因提名不足以退出。于2007年4月27日,约翰·麦克唐纳及Meacher宣布二人之间那一位取得较少提名者将会退选。[22]至2007年5月10日,他们表示两者支持度太接近,将推迟决定。[23]至2007年5月14日,他宣布支持约翰·麦克唐纳,但Michael Meacher的支持者未有全部改为支约翰·麦克唐纳。[24]
- 文礼彬, 前环境、食物及市政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坊间一直指他会被游说参加选举,亦有传言指贝理雅认同他作为自己的继承者。[25]不过,文礼彬拒绝参选,并公开表示这将会是他三年坚定不变之立场,他亦将支持白高敦。[26][27][28]
- 苗易彬,于2007年5月11日宣布不会参选,但之前拒绝弃选。[29][30]
- 约翰·里德, 内政大臣, 表示他于有关职位空缺前不会透露其意向,但至5月6日公开宣布支持白高敦及随贝理雅离开内阁。[18][19][31][32]
- 杰克·斯特劳,下议院领袖,于3月25日表示将为白高敦助选。[33]他其后被任命为大法官及司法大臣。[34]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