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8年中国产冷冻饺子中毒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8年中国制冷冻饺子中毒事件,又称毒饺子事件,是2008年发生在日本中国的进口冷冻饺子集体中毒事件。事件共造成14人中毒(10名日本人和4名中国人)。

起因及调查

在中毒发生后,日本警方查出中国制冷冻手工水饺内含杀虫剂“甲胺磷”成份,有毒水饺由中国河北省天洋食品制造,日本水饺进口商JT食品公司于2008年1月30日下午召开记者会,回收23种中国制商品。日本警方指出饺子外包装上有可疑小孔,且甲胺磷在日本早已停用,事件成因极有可能是在日本境外发生了蓄意投毒,并以杀人未遂罪嫌展开搜查[1][2][3]

中方则驳斥日方的论断,称根据规定2007年起甲胺磷就在中国禁售,所以投毒案和中国没关系。中国公安部则指责日方不同意中国警方调查犯罪现场、不共享检验结果。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对前后多批次水饺进行了抽查,声称没有发现甲胺磷残留。

前往中国调查的日本记者在河北当地买了一瓶甲胺磷,想夹带回日本和毒饺子案中甲胺磷样品进行比对,因此被捕,被认为是试图二次投毒,栽赃中国,成了轰动一时的“日本间谍”。

因双方各执一词,中日双方又没调查出结果,事件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2008年年底,日本记者收到消息,河北省又出现了毒饺子事件。

2009年,河北省副省长、唐山市长和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被日本《读卖新闻》和富士电视台的记者询问发生在河北省的毒饺子事件时,否认了天洋食品厂的速冻水饺被投毒。

Remove ads

相关报道

模仿千面人下毒?
日本方面未有人出面恐吓勒索,故排除这种可能性。
食材原料品管不慎?
查无实证。天洋食品称,其使用的食材每100箱留一袋备供查验。
疑似内部员工下毒?
日本《朝日新闻》2008年8月31日报导,大陆公安当局针对冷冻水饺造成日本民众中毒事件,改变曾否认在国内遭混毒可能性的说法,而朝向工厂内部犯案的方向调查,正集中传讯曾在工厂工作的临时工[4]
包装袋上有小孔。
日本警方发现包装袋上有可疑小孔,怀疑有在流通过程中故意注入农药的可能性[5]
日本德岛饭店称该店饺子中毒事件与中国无关,但否认与“毒饺子”事件关系
日本《共同网》14日晚间报道称,有关日本德岛县从中国产水饺包装袋外侧检出极微量杀虫剂“DDT”一事,该县官员表示“已基本确定源头为店内使用的杀虫剂”,认为这与近日一系列的“毒饺子”事件并无关联[6]

侦破

2010年3月26日,中国警方宣布侦破此案,案件系生产厂天洋食品的临时工吕月庭报复投毒,吕月庭被捕[7][8][9]。最终天洋食品厂倒闭,上千名职工下岗。[10]

审判及后续

2014年1月20日上午9时,吕月庭投毒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经审作出如下判决: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处被告人吕月庭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日本驻华使馆官员、媒体记者及各界群众50余人旁听了宣判。

据悉,被告人吕月庭于1993年到河北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天洋食品厂工作,至2007年一直为临时工。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吕月庭在近20年间一直在被要求每月30天全勤、低收入、不加班便面临下岗风险(加班费0.5元/小时)、无养老和医疗保险、奖金与正式工相差七十倍等恶劣条件下工作。

吕月庭最终决定用注射器向冷库中的速冻饺子注射甲胺磷,试图制造事端,引起厂方重视,借机提出要求。2007年7、8月间,吕月庭利用工作之便进入冷库,用一只5ml注射器向速冻饺子等产品中注射甲胺磷未遂;同年10月至12月间,吕月庭使用一支20ml注射器,先后三次进入冷库向多箱速冻饺子内注射甲胺磷。作案后,吕月庭将注射器抛弃于天洋食品厂同一收水井中。2007年中秋节假期期间,吕月庭找到一个表弟,让他写了三封匿名举报信,寄到厂里,称有人在饺子中下毒。他觉得这样会引起厂领导重视,等来调查这件事时,就趁机把提高待遇的事情说一下。结果厂里一直没有来找。在被捕之前,吕月庭和其妻子已经被天洋食品厂开除,因为他向劳动仲裁委起诉了天洋食品厂。

公诉方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当庭展示了四组证据。吕月庭及其辩护人对这些证据都表示不持异议。[11][12]

毒饺子事件发生之前,天洋食品厂斥资数百万元从国外引进了一套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流水线。

2010年3月,新华网发布了日本政府感谢中国侦破“出口日本饺子中毒案件”的报道,指出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肯定在侦破案件方面做出的努力,并表示期望日中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13]

Remove ads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