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8年英国内阁改组
政治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英国首相文翠珊在2017年6月组成她的少数派内阁后,在2018年1月8日进行首次内阁改组。当首席大臣达米安·格林在2017年12月辞职后,外界高度关注及后将出现的内阁改组。有报道指“最多四分之一”的内阁阁员会落马,包括任内多次出现政治丑闻的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1][2]。自文翠珊提前大选但败选归来以后的半年,首相权力持续动摇,外界视是次内阁改组为文翠珊重掌权力的机会。纵使首相府形容此乃“重振”内阁[3],但改组规模比想像中为小。改组后翌日的1月9日,多份报章头版报导内阁改组的混沌,《每日电讯报》形容为“细高跟鞋钝了的一晚”,将是次改组与麦美伦的1962年改组作比较[4]。
传媒广泛报道指杰里米·亨特原定被调任商务、能源和产业战略大臣,但他要求留任卫生大臣,并成功说服文翠珊,而职称则加入社会保障[5]。而被外界一直揣测其去向的简意宁,最终未能续任教育大臣,文翠珊提出转任就业及退休保障大臣,但被对方拒绝,并选择辞职、离开政府[6]。
Remove ads
内阁人事变动
Remove ads
初级大臣人事变动
Remove ads
党鞭办公室人事变动
保守党人事变动
Remove ads
反应
外界普遍认为是次改组政治上失败,尤其未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卫报》称之为花费政府的“无意义的奢侈品”[7];第四台新闻的格里·吉本留意到是次改组显露首相地位被削弱,形容是“长胶叉之夜”[8];前财相欧思邦在《伦敦旗帜晚报》的专栏撰文,嘲讽梅精心策划了“近代史上最差的改组”[9][10]。

简意宁据报逗留在唐宁街10号超过3小时,与首相讨论她的未来政治生涯。梅提议她转任就业及退休保障大臣,但葛林宁拒绝离开她的“梦想职业”教育部。葛林宁离开唐宁街后不久,当局宣布她已请辞教育大臣,而首相对她的决定表示遗憾[11]。葛林宁在推特发表声明,指出“比起我的官位,社会流动对我和我们的国家更重要。”被指是葛林宁暗批梅的文法学校政策[12]。
外界大多对葛林宁挂冠表示失望,“地区学校联网”创办人梅丽莎·本恩形容她的离职“对所有关心教育的人而言是一个坏消息”[13];《新政治家》的斯蒂芬·布希撰文批评梅处理教育大臣的举动“毫不合理”,赞扬葛林宁是名功臣,不配降职至就业及退休保障部,而她返回后座也可能令保守党反脱欧派阵营增添一员[14];苏格兰保守党党魁露丝·戴维森称赞葛林宁是“LGBT+保守党人的真正榜样”[15];天空新闻的费萨尔·伊斯林引述消息指,多名保守党议员私底下都对于梅的处理手法感到愤怒,形容是“可怕的错误”[16]。

Remove ads
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与梅会面一小时,期间商务大臣格雷格·克拉克要在外等待。外界原本估计亨特和克拉克会互调职位,但亨特拒绝首相要求并说服梅让他留任,并将他的职责扩大至涉猎社会保障[17]。梅改变主意,而放弃推行她期盼的大规模重组,加上她的退让,外界视之为首相权威减弱[6]。
有人以亨特成功说服首相而留任,对比葛林宁未能说服首相而请辞。多名匿名保守党议员批评梅扩大不忠大臣的职权,同时逼使忠心的请辞[16]。

柯斐德获任命为保守党副主席(女性)后,英国怀孕谘询服务中心表示“极度遗憾”,批评她曾经投票反对堕胎[18][19]。中心特别指出戴安娜·约翰逊在2017年3月动议的十分钟规则法案《生殖健康(人工流产权利)法案》提议结束起诉未经准许下流产的女性,柯斐德却表态反对[20]。艺人吉莲·安德森和女性平权党党魁苏菲·沃克都不满考菲尔德获任命此职[21],其中沃克指出“支持限制堕胎权利的人永远不能有效为女性倡议”[22]。

首相府未有任何正式公布前,保守党竞选总部率先在推特发文,恭喜克里斯·葛瑞林获任命为保守党主席[23]。虽然之后发现属误报,因而极速删除,但仍然有不少传媒目睹是次事件[23]。有人笑称格雷林做了破纪录最短任期的“27秒党主席”[24]。
另外,亨特被发现赞好了部落格作家保罗·斯坦斯在推特发出有关葛林宁请辞的贴文,他旋即道歉并解释是误按,又表示自己很钦佩葛林宁[25]。
改组后,两个部门的名称都有变动:
- 卫生部(DH)改名为卫生及社会保障部(DHSC)
- 社区及地方政府部(DCLG)改名为房屋、社区及地方政府部(MHCLG)
政府表示此举是反映政府对房屋和社会保障事务的重视[26],协助露宿者的全国性慈善组织“危机”赞同政府此举[27]。但亦有反对者认为只是重新包装的伎俩,其中卫生部的更名只是代表将内阁办公厅监督社会保障绿皮书的职责转移至其他部门,并非有意义的架构重组[28]。反对党领袖杰瑞米·柯宾形容部门改名是“毫无意义且死气沉沉的公关技俩”,不会有实质改变[29],又指出“修改部门职称并不能弥补过去八年的失败”[30]。
参见
备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