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奥地利议会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4年奥地利议会选举在2024年9月29日举行,选出第28届国民议会[1]。
大选结果显示,极右翼奥地利自由党首次赢得国民议会的最多席位,是二战后奥地利首次由极右派政党赢得议会选举[2][3][4][5][6]。执政党奥地利人民党大减20席,其执政伙伴绿党也失掉十席。中间偏左的社民党虽然席位增加一席,但其得票率仅21.1%位居第三,是该党历年最差。NEOS—新奥地利和自由论坛较上次稍微成长,增加3席至18席。没有其他政党顺利跨过4%选举门槛。
Remove ads
背景
2019年的伊比萨事件导致赛巴斯丁·库尔茨领导的人民党—自由党执政联盟垮台。该联盟因不信任动议下台,由无党派临时内阁取代。[7] 人民党在随后的2019年议会选举赢得胜利,拿下37.5%的选票,而自由党大幅滑落至16%,是该党2006年后的最差纪录。拿下21%的反对党社民党也创下近百年以来新低。2017年无缘国会的绿党重返议会,并以14%得票率创下该党最佳成绩。NEOS成长至8%。[8]
人民党首次与绿党在联邦层级组成执政联盟。新政府在2020年1月上任,库尔茨再次就任总理。[9]
自由党党魁诺贝特·霍弗在2021年6月辞职,由议会党团领袖赫伯特·基克尔接替。[10]他也是造成人民党—自由党执政联盟垮台的人物之一。
2021年10月6日,中央腐败和经济事务检察署(WKStA)搜查联邦总理府与人民党总部。这是针对总理库尔茨及其“核心圈”进行腐败调查的一部分。检察官指控库尔兹在2016年向新闻媒体行贿,以发布对自己有利的报导和民意调查,其目的是削弱当时的人民党领导人赖因霍尔德·米特莱纳以便取而代之。[11] 绿党表示,如果库尔兹不辞去总理职务,他们将支持不信任动议。库尔兹随后在10月9日辞职,由外交部长亚历山大·沙伦贝格接任。然而,库尔兹很快地被选为人民党议会领袖,意即他仍是“事实上”的政府领袖。[12][13]
12月2日,库尔兹以成为父亲后希望专注于家庭为由,宣布辞去所有职务并退出政坛。随后,沙伦贝格宣布,一旦人民党选出新领导人,他将辞去总理职务,支持新领导人。[14] 12月3日,人民党联邦委员会一致任命内政部长卡尔·内哈默为人民党领导人,并提名为总理。[15] 他在12月6日宣誓就职。[16]
自2019年以来,许多新旧小党,例如HC施特拉赫团队—奥地利联盟、MFG奥地利-人民自由基本权利、啤酒党和奥地利共产党,在2020年维也纳选举、2021年上奥地利邦选举、2022年奥地利总统选举、2023年萨尔茨堡邦选举以及各种地方选举获得相当大的支持,让他们成功赢得席次。
在发生一系列涉及人民党的腐败丑闻和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后,执政党在随后的提洛邦、下奥地利邦、卡林西亚邦和萨尔茨堡邦4次邦选举失去相当大的支持。
在内哈默的领导下,奥地利政府于2022年推动价值60亿欧元的措施,试图缓解生活成本上涨对家庭的打击。[17]
2022年12月8日,内哈默阻止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进入申根区。他希望欧盟能在外部边境实施严格的边境管制,限制非法移民后,才允许两国加入申根区。[18]
2023年6月3日,经过多年的内部冲突,反对党社民党选出了新党魁。在具有约束力的党代表大会之前,汉斯·彼德·多斯科齐尔仅以简单多数票赢得了不具约束力的党员投票,这让第二名安德烈亚斯·巴布勒有机会在党代表大会上发起挑战。2023年5月23日,在党员投票位居第三的时任党魁帕梅拉·伦迪-瓦格纳宣布放弃竞选连任。2023年5月25日,伦迪-瓦格纳宣布将在6月底退出政坛。2023年6月3日,汉斯·彼德·多斯科齐尔以53%得票率当选党魁,然而,社民党在两天后宣布统计错误,巴布勒才是实际获胜者。[19]
2023年11月11日,社民党新任党魁安德烈亚斯·巴布勒在格拉茨举行的党代表大会上获得89%的票数确认。[20]
2024年1月18日,多明尼克·沃拉兹尼(又名Marco Pogo)宣布代表啤酒党参选。[21]
-
维也纳民众抗议COVID19限制措施(2021)
-
欧元区(红)与美国(蓝)通膨比较(2016–2023)
-
汉斯·彼德·多斯科齐尔(2023)
Remove ads
选举必须在现任第27届国会在2024年10月23日结束5年任期之前举行。通常,选举会比该日期提前几周举行,以便发布官方认证的选举结果。
由于政府支持率低,媒体猜测将在2024年春季提前选举,但人民党—绿党政府一再表示希望能完成任期,选举将于2024年9月举行。[22]
2024年6月28日,联邦政府正式宣布选举日期为2024年9月29日。[1] 投票站将从07:00开放至17:00。[23]
选举制度
国民议会的全部183个席位采用开放名单比例代表制,由三级选区(联邦,各州和39个地方选区)产生,参选政党需赢得至少一个地方选区或全国得票数超过4%的选举门槛,才能分配席位[24][25][26]。
根据联邦内政部的最终数据,本次选举共有6,346,059人有资格投票。2019年的数字为6,396,812人。这意味著符合资格的选民人数减少了50,753人。奥地利公民的数量长年来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出生赤字和向国外移民的负差。经过持续的修正后,合格选民的最终人数于2024年9月27日公布。[27]
奥地利选举当局在选前共发出了1,436,240张不在籍选票,远高于2019年大选前的1,070,933人,创下新纪录。本次约有23%的合格选民要求进行不在籍投票,而 2019年的比例为17%。预计本次选举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投票数是不在籍投票。[28]
参选政党
任何参加选举的政党都必须在2024年8月1日下午五点前向内政部提交参选声明、候选人名单、435欧元的申请费以及奥地利国民议会三名议员的签名或合格奥地利选民的足够请愿书签名连署。要在所有九个州参选,需要2,600人签名连署,各州则分别需要100到500人签名连署。仅在某些州竞选的政党只需达到该州的连署门槛。
第27届国民议会政党列表:
已在全国层级取得足够连署的非议会政党:[29]
- 奥地利共产党(Kommunis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 KPÖ)
- 啤酒党(Bin In Einer Reformbewegung, BIER)
- 马德莱娜·彼得罗维奇名单(Liste Madeleine Petrovic, LMP)
- 以上皆非(Keine von denen, KEINE)(变革党(Der Wandel)以“以上皆非”的名义参选)
-
奥地利共产党候选人
托比亚斯·施魏格尔 -
-
马德莱娜·彼得罗维奇
-
以上皆非头号候选人
法亚德·缪拉
(Fayad Mulla)
已在至少一个州取得足够连署的非议会政党:
- MFG奥地利-人民自由基本权利(MFG Österreich – Menschen Freiheit Grundrechte, MFG):福拉尔贝格邦、提洛邦、萨尔茨堡邦、史泰尔马克邦、上奥地利邦、下奥地利邦、维也纳
- 加萨名单—反对种族灭绝之声(Liste Gaza: Stimmen gegen den Völkermord):福拉尔贝格邦、提洛邦、史泰尔马克邦、上奥地利邦、下奥地利邦、维也纳、布根兰邦
- 黄党(Die Gelben, BGE):布根兰邦
MFG奥地利参选区域涵盖了90%的合格选民,仅缺席布根兰邦与卡林西亚邦。加萨名单参选区域涵盖了87%的合格选民,仅缺席卡林西亚邦与萨尔茨堡邦。黄党仅在布根兰邦竞选,占合格选民的4%。
已排除参选资格的政党:
- 民主—中立—真实(Demokratisch – Neutral – Authentisch, DNA)
Remove ads
竞选活动
所有主要政党均于2024年8月中下旬开始竞选活动。
2004年8月初,伊斯兰国试图袭击美国歌手泰勒丝演唱会但未成功,使得竞选活动聚焦在安全与治安问题,如何应对奥地利的伊斯兰教政治和极端主义,以及奥地利移民和(主要是穆斯林)融入问题。[30] 8月底在德国的索林根持刀袭击事件更强化了对这些议题的关注。自由党推出竞选计画“奥地利堡垒”[31],呼吁在奥地利实施“零庇护”、将犯罪外国人遣返次数提高以及制定法律禁止政治/极端伊斯兰主义的新法,类似奥地利的反纳粹法[32]。该党也呼吁在宪法中纳入对二元性别的法律承认,[33] 将欧盟的部分政治权力返还给奥地利,[31] 结束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奥地利退出欧洲天空之盾倡议。他们也在其竞选活动中大力强调再移民,特别是针对伊斯兰国家移民。[34]
社民党与人民党批评赫伯特·基克尔是“民主的威胁”与“安全风险”。两党都承诺不加入自由党领导的政府,然而卡尔·内哈默不排除与自由党组成执政联盟,但会将基克尔排除在内阁之外。[35]
自由党在其竞选资料中使用“人民总理”一词来形容基克尔,这引起了部分民众批评,因为阿道夫·希特勒在1930年代使用了该词。此举也提醒人们自由党是起源于1950年代由前纳粹分子创立的政党。[36]
Remove ads
民意调查
选举结果
Remove ads
51 | 16 | 18 | 41 | 57 |
人民党 | 绿党 | 自由论坛 | 社会民主党 | 自由党 |
Remove ads
据“Foresight”专家称,143.6万张不在籍选票中约有90%完成投票。在这约130万张选票中,绝大多数(约110万张,即85%)将于9月29日进行计票,而根据法律,剩馀15%,即16万张选票将在9月30日进行清点,另外40,000名选票(选民所在选区以外的其他选区选票)将在10月3日进行计票。[38] 选举日期间各投票站的回报显示,整体投票率“非常高”,可能达到“80%或更多”。[39]
Remove ads
选后
在初步预测显示自由党赢得多数选票后,该党支持者发起了庆祝活动。自由党秘书长米夏埃尔·施内德利茨表示“奥地利的男男女女在今天创造了历史”,而赫伯特·基克尔则呼吁其他政党重新考虑与该党合组联合政府。作为回应,卡尔·内哈默重申,除非基克尔被排除在部长职位之外,否则人民党不会与自由党结盟。[2][3] 内哈默还表示,他对人民党未能胜选感到“痛苦”,但也认为他改善了该党的低迷支持度。[31]
9月29日,约300人在维也纳奥地利国会大厦外举行抗议活动,抗议基克尔为“纳粹”。[31]
欧洲各地极右派政党的领导人,包括法国国民联盟领袖玛琳·勒朋、[40] 义大利北方连盟领导人马泰奥·萨尔维尼、[41] 西班牙呼声党党魁圣地牙哥·阿巴斯卡尔、[42]荷兰自由党党首海尔特·怀尔德斯及德国另类选择党主席爱丽丝·魏德尔都向基克尔和自由党表示祝贺。[31]
政府组建
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承诺将确保组成一个尊重“我们自由民主基础”的政府。[43] 虽然按照惯例,总统会先要求最大政党领导人尝试筹组政府,但宪法并未要求。[44]范德贝伦总统此前曾公开表示,若自由党在选举中胜出,他可能不会授予该党组阁权。[45]
10月2日,由人民党和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宣布辞职,但范德贝伦总统要求其继续担任看守政府。随后,范德贝伦总统于10月4日展开与各党领袖的正式对话,首先会见了自由党党魁基克尔。尽管会后双方未发表任何声明,基克尔表示将于10月5日对外作出回应。[46]而在此期间,人民党的内哈默及其他省长则表明立场,支持自由党优先获得组阁任务,并强调维持政治惯例对稳定的重要性。[47]
10月7日,范德贝伦总统分别与内哈默(人民党)和安德烈亚斯·巴布勒(社民党)会面,后者于次日也进行了互相磋商。10月8日,他接著与自由论坛的贝亚特·迈因尔-赖辛格及绿党的维尔纳·科格勒展开对话。[48]在完成与所有党魁的初步会谈后,总统公开表示,他已要求各党在10月18日前自行协调,暂不考虑授权自由党组阁。他进一步解释,现有局势下,没有其他政党愿意与自由党合作,若强行要求其组阁将不具可行性。因此,他要求各党继续谈判,直至出现可信的政府组成方案,再根据情况授权主要政党展开组阁。
此外,选后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自由党支持率上升至33%,创历史新高;人民党维持26%,社民党则首次跌至19%。其他政党支持率保持稳定:自由论坛10%,绿党7%,共产党2%,其他党派3%。[49]
10月16日,在自由-人民-社民的三方会谈结束后,内哈默再次公开反对与基克尔合作。基克尔强调,他必须以总理身份领导新政府,但内哈默坚定表示:“基克尔无法胜任治理职责。”他还批评基克尔是“国家安全的威胁”,并断然否认人民党会支持基克尔,称:“我们不会成为基克尔及自由党的辅助工具。”与此同时,基克尔则毫不留情地抨击内哈默为“怨愤的失败者”,并指责其醉心于延续权力,却对国家和选民的福祉毫不关心。[50]
10月22日,范德贝伦总统正式任命内哈默组建新政府,并指示他与社民党进行协商。[51]总统解释说,基克尔无法获得任何联盟伙伴的支持,这使他无法实现担任总理的目标。对此,基克尔抨击范德贝伦偏离了“长期以来的标准程序”,即由选举中得票领先的政党优先尝试组阁。他强调:“今天的决定并非故事的终点。”[52]内哈默则表示,他的挑战在于找到一个稳定的执政联盟。由于人民党和社民党组成的联盟仅在国民议会中拥有一席的微弱多数,这意味著任何议员都有能力阻挠政府议程,因此需要引入第三个联盟伙伴以确保施政稳定。
10月25日,内哈默领导的人民党启动了与巴布勒及其社民党的首次联合政府谈判,目的是为新政府的组建奠定基础。同时,内哈默也与自由论坛和绿党的代表进行了会谈,尝试寻求稳定的第三个联盟伙伴。尽管如此,内哈默在会谈后直言,各政党之间仍存在“大规模的政策分歧”,这使得新政府的组建“充满挑战且需要漫长的努力”。[53]
到了11月12日,人民党与社民党共同宣布,他们将与自由论坛启动正式的联盟谈判,[54]相关讨论于11月18日正式展开。[55]
2025年1月3日,自由论坛突然宣布退出联盟谈判,令政府组建进程陷入困境。媒体报导指出,未来可能会尝试邀请绿党参与谈判,或是让自由党与人民党或社民党进行双方磋商。而在多次尝试无果后,重新选举也被视为潜在选项之一。[56]
1月4日,内哈默与范德贝伦总统商讨未来方向后,决定由人民党与社民党继续双边谈判。[57]然而,当日晚间,内哈默突然宣布辞去总理和党魁职务,并表示双方无法达成实质性协议,政府谈判再度陷入僵局。[58]
1月5日,人民党执行委员会决定由克里斯蒂安·史托克担任临时党魁。斯托克表示,如果接到邀请,他愿意与自由党开展联盟谈判。随后在1月6日,总统范德贝伦在霍夫堡与基克尔进行会谈,并正式授权基克尔负责政府组建事宜。[59][60]
在会谈期间,约有1000人在霍夫堡前示威,反对自由党参与政府组建。到了1月9日,据估计有25,000至50,000名示威者聚集在巴洛豪斯广场,同时奥地利其他城市也爆发了示威活动。[61]
随后,联合政府谈判持续进行至2月,但始终未取得重大进展。自由党与人民党历经一个多月的激烈讨论,试图就内阁架构达成共识,但各项关键议题仍存在严重分歧,使得组阁进程步履维艰。[62]
2月12日,基克尔在维也纳会见总统范德贝伦后宣布,谈判正式破裂。据悉,双方在内阁部门分配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尤其是内政部与财政部的主导权争夺,使协商陷入僵局,最终无法达成协议。[63]
同一天,总统范德贝伦宣布,他将寻求与议会五个政党进行谈判,以澄清进一步的行动方案。[64]
2025年2月22日,经过一周的探索性会谈后,三个政党(人民-社民-自由论坛)向总统范德贝伦通报,三党已找到“共同基础”,他们将再次努力组建联合政府。由于多数议题已在此前(失败)的谈判中取得共识,协商进展迅速,现已进入最终阶段。此外,一些自由党与人民党先前讨论的政策,如 2025 年预算整合计划,也可能被纳入新政府的施政方针。[65]
斯托克内阁(左、中)与现任总理克里斯蒂安·史托克(右)
2025年2月27日,三党领袖宣布已达成联合政府协议,预计由人民党临时党魁斯托克出任总理。[66][67][68] 斯托克表示,新政府的最大挑战是长期的移民问题、预算赤字以及俄乌战争。奥地利失业率节节升高,且国家经济是连续第3年陷于衰退。[69]
2025年3月2日,在自由论坛举行的党员大会上,94%的党员投下赞成票,顺利通过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门槛,同意该党加入政府。[70]这一决定标志著新政府组建进程的圆满落幕。最终,该联盟将获得110个席位,远超过取得多数所需的92席。
本次政府组建历时约150天,创下奥地利史上最长纪录。[71]
网络安全事件
选举期间,一个与俄罗斯有关的黑客组织NoName057(16)攻击了奥地利数十个部委和政府机构、能源供应商和公共交通系统,以及被为是仇视俄罗斯的政党网站[72]。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