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太平洋飓风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热带气旋产生周期的一部分。东太平洋飓风季从2025年5月15日开始;而中太平洋飓风季从2025年6月开始。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台风,并被列入2025年太平洋台风季。在东、中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分别是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英语:NHC)及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英语:CPHC)命名,国际编号分别为xxE或xxC。更多关于东、中太平洋的飓风,请参见太平洋飓风季。
Remove ads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5月25日,一个低气压在瓦哈卡州南方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E。
5月28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1E。
5月29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阿尔文(Alvin)。
5月31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阿尔文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国家飓风中心将阿尔文的转化时间提前至5月30日。
6月5日,一个低气压在恰帕斯州以南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E。
6月8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芭芭拉(Barbara)。
6月9日上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10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表示芭芭拉已减弱为一残馀低压。
6月4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以南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E。
6月8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3E。 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科斯梅(Cosme)。
6月11日上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表示科斯梅已减弱为一残馀低压。
国家飓风中心将科斯梅的中心气压下调至991百帕。
6月10日,一个低气压在恰帕斯州以南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E。
6月12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判定其为一潜在热带气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4E。
6月13日上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达利拉(Dalila)。
6月15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表示达利拉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国家飓风中心将达利拉的中心气压下调至992百帕。
6月13日,一个低气压在哥斯达黎加以西近海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E。
6月16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判定其为一潜在热带气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5E。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17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埃里克(Erick)。
6月18日上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上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下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下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6月19日上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表示埃里克在墨西哥瓦哈卡西部登陆,登陆时强度为110节(205公里每小时),并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直接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表示埃里克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6月22日,一个低气压在尼加拉瓜西南方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E。
6月29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6E。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弗洛茜(Flossie)。
6月30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7月1日上午5时,弗洛茜将位于大西洋的热带风暴巴里残馀吞并环流中。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7月2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7月3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表示弗洛茜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Remove ads
国家飓风中心将弗洛茜的巅峰风速上调至105节(每小时195公里),中心气压则下调至958百帕。
7月24日,一个低气压在中太平洋海域以东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E。
7月25日下午5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97E已进入中太平洋海域,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其继续发报。同时,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重新给予扰动编号90C。
7月27日上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1C。下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艾欧娜(Iona)。
7月28日上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7月29日上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7月30日上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上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1日下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艾欧娜即将跨越国际换日线进入西北太平洋,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其发布最后一报,并交由日本气象厅继续对其发报。
7月27日,一个低气压在中太平洋与东太平洋海域交界处附近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C。
7月28日上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2C。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凯利(Keli)。
7月30日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表示凯利已减弱为一残馀低压。
7月27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以南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E。
7月31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吉尔(Gil)。
8月1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2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3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吉尔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8月1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以南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E。
8月4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8E。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亨丽埃特(Henriette)。
8月8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亨丽埃特已进入中太平洋海域,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其继续发报。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认为亨丽埃特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8月9日上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重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10日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12日上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13日上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认为亨丽埃特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8月4日,一个低气压在哥斯达黎加西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E。
8月6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伊沃(Ivo)。
8月10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11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其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8月22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西南部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E。
8月24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0E。
8月25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茱丽叶(Juliette)。
8月28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茱丽叶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国家飓风中心将茱丽叶的转化时间提前至8月27日。
8月27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西部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E。
8月31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1E。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基科(Kiko)。
9月2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9月3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9月4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9月5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9月6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基科已进入中太平洋海域,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其继续发报。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下午6时30分,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发布更新说明,表示卫星图像显示基科有持续加强迹象,故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9月7日上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下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9月8日上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9月9日上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10日上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认为基科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8月31日,一个低气压在墨西哥以南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E。
9月1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2E。
9月2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洛雷娜(Lorena)。
9月3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9月4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5日上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洛雷娜已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9月8日,一个低气压在萨尔瓦多以南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E。
9月11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3E。
9月12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马力欧(Mario)。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10时半,国家飓风中心发布更新说明,表示卫星图像显示马力欧已经不再具有清晰的环流中心,因此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其已减弱为一残馀低压并将在下午11时对其发布最后一报。下午11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马力欧已消散。
9月14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重新将该残馀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继续沿用名称‘马力欧(Mario)’。
9月16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马力欧已为转化为一后热带气旋。
9月18日,一个低气压在危地马拉以南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E。
9月21日下午2时,国家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纳尔达(Narda)。
9月23日上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9月24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9月27日下午8时,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风暴名称
下面的名字将被用于于2025年在东北太平洋形成而又被命名的风暴。如果有退役名称的话,将由世界气象组织在2026年春天宣布。在这个名单中未退役的名字将在2031年的风季中再次使用[1]。黑色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黑色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未使用之名字则以灰色字体表示。
|
|
|
下列名称将用于2025年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风暴。
|
|
|
|
风暴时间表

飓风季影响
以下图表显示了2025年太平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以及它们的登陆资料(如有)。在括号内的死亡人数属于非直接,但仍与风暴有关的死亡。所有破坏及死亡数字都包括风暴在扰动及温带气旋阶段时的资料。
ACE的计算公式:,单位为。[2]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 | ||||||
TD | TS | C1 | C2 | C3 | C4 | C5 |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