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390年大彗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390年大彗星(Great Comet of 390),正式命名为C/390 Q1,是一颗390年肉眼可见的彗星。由于其非凡的亮度,它被认为是大彗星之一。

事实速览 发现, 发现日 ...

观测历史

发现这颗彗星的确切日期尚不清楚,但尽管七世纪中国编年史陈书》对此纪录有一些出入,但这颗彗星很可能是在390年8月22日清晨的天空中被发现的,当时被认为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与观测结果最匹配的轨道要素也可以在该日期确定[1]。这颗彗星很可能在同一时间也被韩国人发现,但是《Chungbo Munhon Pigo》中的18 世纪文本对其日期不太清楚,只记录7月底到8月底之间的某个时候出现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

根据中国文献显示,这颗彗星被发现时位于双子座,随后进入大熊座。9月8日,彗星出现在北斗七星中,颜色为白色,尾巴长约100°。这颗彗星最后一次在中国出现是在9月17日,当时它进入极星的范围[2]

390年大彗星可能也曾在欧洲被观测到,但只有不精确的日期。东罗马帝国历史学家菲罗斯托洛尔斯(Philostorgios)在425年的《Ekklesiastice Historia》中详细描述了这颗彗星,很可能是中国纪录的同一颗彗星。他将其描述为“一颗新奇的恒星……宣告世界上巨大灾难的到来”。它第一次出现在“午夜时分的东方”,并且“又大又亮,其亮度几乎不亚于晨星”。据说这颗彗星呈现出分散的外观,看起来好像“星星像一群蜜蜂一样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它周围”。随后,“众星之光汇聚一处”,彗星出现,就像一把“伟大而可怕”的双刃剑,最先出现的恒星矗立在剑柄上,一道光芒从中射出。随后,彗星慢慢向北移动,划出一道弧线。40天之后,它再次消失在大熊座[3]

东罗马帝国历史学家马塞利努斯(Marcellinus Comes)在其6世纪的《编年史》中计载389年和390年彗星的出现 ,这两个纪录可能指的是同一事件。

还有其他关于欧洲观察的报告显示彗星出现在389年或390年,但没有其他细节,只有6世纪的文本《Fasti Vindobonenses》也提到了30天的显灵期[4]

8月18日左右,这颗彗星的亮度达到-1等[5]

Remove ads

轨道

透过26天中的3次观测纪录,日本天文学家长谷川一郎只能确定彗星是抛物线轨道,与黄道倾斜约36度。390年9月5日左右,彗星最接近太阳(近日点)时[6],正好位于地球轨道内,距离太阳约1.38亿公里。早在8月18日,它就可能来到距离地球约1,500万公里(0.10个天文单位)的范围内[7] ,使390年大彗星成为历史上距离地球最近的32颗彗星之一[8]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