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985工程

中国大陆高等院校的一个已失效的教育计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985工程
Remove ads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1],简称985工程,俗称“985”,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著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教育计划,此名来自于1998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的想法。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称九校联盟。该工程至2010年第三批建设结束后共有39所高校入选,所有高校也均在211工程建设高校名单内。

事实速览 985工程, 国家/地区 ...

2016年6月29日,教育部宣布原985工程文件成为历史文件,并表示将推出新的计画建设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计划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

Remove ads

历史

1998年5月4日,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3]由此,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4],并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时间(1998年5月)命名为“985工程”[5]

“985工程”一期初定10所高校名额,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外,还预留1个名额可以考虑的合并方案有原武汉大学和原华中理工大学合并,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合并,但最终因校友反对等因素而未能合并[6]。此后,这9所高校组成了九校联盟,简称C9[5]

2004年,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7],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启动了“985工程”二期建设[8]。2010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985工程”第三期建设开始实施,至此有39所大学入选985[9]

从2007年至2014年,教育部每年都会在工作要点中提及“985工程”和“211工程”。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211”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10]。此后,教育部表示“985”工程不会再新增高校,并引入其他计划,在部属211工程(非985工程)高校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因此特色学科也常被俗称为“小985”、“特色985”或“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尽管实际上并不属于“985工程”。2013年最后一期985工程到期后拨款停止[11]

2014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始逐渐淡化985工程与211工程,拨款开始向高水平学科倾斜。有985高校校长在讲话中称211工程已自2013年底停止拨款。[11]自2015年起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已不见“985工程”和“211工程”[12][13]

2015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14]

201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语委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教政法〔2016〕12号)[15],宣布《“985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15],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这被视为是985工程和211工程实质上的终结。

2017年9月,“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原985工程正式被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中。39所原985高校被分别划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3所[16])。

Remove ads

列表

“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共有39所[17](所有高校也均属于“211工程”院校[18]):

更多信息 名称, 签约时间 ...
Thumb
各省985学校数量
Remove ads

评价与争议

985工程对于中国大陆大学的整体实力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一批优秀大学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水准,但与此同时,大学经费、优秀师资、课题项目资源向985工程学校集中,一些原本实力不错的大学或学科,因没有入选而出现“招生难”、“师资引进难”、“校园建设、课题经费申请难”的问题[22]

选择大学进入985工程时,掺杂了许多非学术因素,如为了地区平衡、民族政策、行业照顾政策等[23]。再者,985工程不再增加新的学校,也不淘汰不合格的学校,造成身份的固化,对高校之间的竞争和绩效意识造成危害。[来源请求]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