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C/2010 X1 (叶列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2010 X1叶列宁彗星是苏联天文学家列昂尼德·叶列宁在2010年12月10日从美国新墨西哥州国际科学光学网络位于英国新南威尔斯Mayhill的自动机器人天文台发现的长周期彗星,发现时的视星等只有19.5等[5],大约只有裸眼能见的6.5等星的15万8600份之一[6]。列昂尼德·叶列宁估计彗星的彗核直径约三至四公里[7]。2011年4月,它的光度约15等,相当于冥王星的亮度,彗发(稀薄的气体扩散的气团)直径估计约达8万公里[8]。
彗星在2011年9月10日经过离太阳0.4824天文单位的近日点[3],并在2011年10月16日掠过地球附近约0.233天文单位(3490万公里,2170万英里)处[3],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8万6000公里 [3]。小行星中心的星历表显示彗星亮度将在2011年10月中达约6等[9],但在更了解彗发的活跃程度前不能肯定它能否这么亮[10]。叶列宁在2011年10月8日凌晨在夜空中最靠近45P/Honda-Mrkos-Pajdušáková,并在10月15日经过火星前方。彗星在3月14日在距太阳178度之处冲,并在11月22日在距太阳175度处再一次冲;彗星与太阳的距角最小是在9月26日(1.9度),在7月28日至10月10日之间的距角则小于45度。
有鉴于这颗彗星的轨道离心率,给予不同的历元,会导出不受摄动影响的二体日心远日点的最适解。使用近日点附近的2011年8月历元, Kazuo Kinoshita显示C/2010 X1的日心轨周期为6万年[11],但在高丽新绿的轨道上,在离开内太阳系之后,彗星会经常受行星摄动[12]。对高离心率的天体,太阳的质心座标比日心座标更稳定[13]。在离开行星的区域和使用相对于太阳系的质量中心计算得到长周期彗星的密切轨道是适当的。使用喷射推进实验室线上历书系统,以147天观测的弧,2010年1月1日历元导出的质心轨道元素是半长轴515天文单位,周期约1万1700年[4]。
在进入行星区域之前(1950历元),叶列宁已经计算的质心轨道周期大约是350万年,远日点约4万6400天文单位(0.73光年)[4]。彗星可能在外欧特云的松散浑沌轨道,很易受经过的恒星摄动。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