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DIY (歌曲)
蔡依林2025年单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DIY〉是台湾歌手蔡依林演唱的歌曲。该歌曲由蔡依林、Jackson Dimiglio-Wood、Richard Craker创作,并由蔡依林、陈星翰、Richard Craker制作。该歌曲作为专辑《Pleasure》的第二支单曲由凌时差音乐于2025年6月27日发行。
Remove ads
背景
2025年6月21日,蔡依林在出席2025年Hito流行音乐奖颁奖典礼前,透过社群媒体透露将于下周推出新歌[1]。翌日,她再度透过社群媒体宣布,全新单曲〈DIY〉将于同月27日零时正式上线[2]。同月25日,蔡依林释出歌曲〈DIY〉的15秒音档[3]。
创作
歌曲〈DIY〉的歌词由蔡依林率先完成,歌曲中反复出现“DIY”三字,搭配“Do It Yourself”的呼喊和强烈节奏,营造出仪式感般的氛围。旋律由歌曲〈Pleasure〉的创作人Richard Craker和英国作曲家Jackson Dimiglio-Wood共同创作,编曲则由陈星翰领衔,郑人豪、Morrison Ma及CYH等人共同完成。为达理想效果,〈DIY〉的编曲历经多达34个版本,展现制作团队对作品的高度要求[4]。
歌曲融合Electropop和Trap曲风,前奏以低频合成器铺陈,营造出朦胧氛围。编曲中高频电子节拍和低频Bass形成对比,增强张力。人声经过多层次堆叠处理,以耳语形式贴近听感,营造出亲密氛围。尾段加入部落律动,呈现由克制转向释放的变化。
主题和封面
歌曲以“身体”为核心命题,深入探讨“身体”和“欲望”之间的关联,传达对自身需求的觉察和尊重,鼓励人们诚实且勇敢地面对身体讯号和内在渴望。蔡依林指出,〈DIY〉回应了现实中身体讯号常被忽略或扭曲的现象,强调无论面对害羞或恐惧,都应以诚实和勇气正视自身感受。歌曲从女性视角出发,突破以往欲望叙述中男性主导的框架,倡导自我觉醒和自主掌控身体权利[5]。
单曲封面展现欲望、美感和力量的主题,蔡依林身穿鲜红马甲,慵懒地躺于红色胶床之上,床下延伸出多双象征情欲的手,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并呼应〈Pleasure〉MV中“原罪之墙”的意象。该封面亦为蔡依林首次挑战带有浓厚性感氛围的拍摄风格[6]。
发行和宣传
2025年7月4日,蔡依林发布影片《〈DIY〉影后读本计画》,由杨谨华、林廷忆、严艺文、曾菀婷、谢琼煖、陈庭妮、谢盈萱、锺欣凌、杨贵媚共九位“影后”以读剧本的方式诠释〈DIY〉歌词[7]。同月5日,蔡依林发布〈DIY〉的舞蹈练习影片,并提供横式和直式两个版本[8]。
同年8月1日,蔡依林发布〈DIY〉的MV。MV由导演Christian Breslauer执导,延续先前单曲〈Pleasure〉的主题风格。MV于好莱坞环球影城的摄影棚拍摄,后期动画特效制作历时三个月完成[9]。
评价
音乐人张汇泉认为,蔡依林在音乐创作上展现出简洁且勇于表达的风格,〈DIY〉呈现方式潇洒自如,并指出她持续探索流行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边界。音乐人小胡则表示,〈DIY〉在旋律设计上透过节奏变化和音符组合,营造出具有诱惑性和张力的氛围[10]。
微博乐评人呆若木一认为,〈DIY〉在音乐性上展现出更高的可玩性和国际接轨的制作水准。歌曲结构融合中东风格Hook、R&B主歌、Jersey Club过渡段、以及融合Dancehall和Baile Funk风格的副歌节奏,营造出一场关于身体、自我和欲望的对话。歌词则延伸出女性身体自主、拒绝自我伪装和主体定义权等议题。相较于〈Pleasure〉,〈DIY〉在表达上更聚焦、深入,音乐风格也更趋融合化,体现亚洲流行音乐的国际化趋势[11]。
微博乐评人HeyWarWars认为,〈DIY〉以节奏明快的Trap舞曲风格结合中东小调旋律,展现出强烈的氛围感和听觉冲击,流行度甚至超越〈Pleasure〉。他指出,歌曲虽从身体欲望切入,但其核心在于主动定义自身感受和节奏,传达去除迎合和伪装后的自我掌控意识。〈DIY〉是一次从形式到主题皆具完整性的声音表达[12]。
微博乐评人三石一声指出,蔡依林在《Pleasure》专辑中,透过〈Pleasure〉和〈DIY〉形成从探讨快感到主动获取快感的完整叙事。〈DIY〉以身体为引子,强调快感应来自个体内在的感知和选择,展现自主意识。歌曲融合性感氛围和细致制作,体现蔡依林作为创作者的掌控力与实验精神,是其音乐表达上一次风格与观念的进一步突破[13]。
微博乐评人梁晓辉认为,蔡依林的〈DIY〉以较大尺度的歌词探讨自我主体性的价值观,强调从他人手中夺回幸福标尺,通过内省和自我观照实现身心完整。该作品将常见的“DIY”概念赋予新精神内涵,不仅指“自己动手”,亦涵盖“自我挖掘”。该歌曲延续蔡依林先前作品的觉醒主题,兼具实践和价值层面的双重意涵,表达出更具说服力的自我宣言[14]。
微博乐评人DC大叔认为,〈DIY〉延续了蔡依林在〈Pleasure〉中对“欲望”的探索,但视角由外转内,从“谁能看见我”转向“我能否看见自己”。歌曲不以宣告或对抗为主,而是透过私密而细腻的语言,表达自我接纳和主体性的回归。他亦指出,〈DIY〉如同一封写给曾经不确定自我欲望的听众的情书,展现了蔡依林在“爱自己”命题上的深化与成熟,强调不是否定渴望,而是以更温柔的方式掌握主导权[15]。
Remove ads
商业表现
幕后人员
音乐
- 蔡依林—制作人、配唱制作人、和声、和声编写
- 陈星翰—制作人、编曲人
- Richard Craker—制作人、编曲人
- 郑人豪—编曲人
- Morrison Ma—编曲人
- CYH—编曲人
- Jackson Dimiglio Wood—编曲人
- 陈文骏—人声录音师
- Phil Tan—混音师
- Dale Becker—母带后期处理师
封面
- The Squared Division—创意总监
- Brian Ziff—摄影
- Ethan Chancer—3D美术设计
- Antidote Digital—制作
- Special Offer, Inc.—视觉设计
- Lisa Jarvis—造型
- Carolina Ballesteros—化妆
- Johnny Ho—发型
音乐影片
- The Squared Division—创意总监
- Christian Breslauer—导演
- London Alley—制作
- Jenn Khoe—The Squared Division创意制作
- Robbie Blue—编舞
- 徐圣展—编舞顾问
- Ayden Hammer—舞者
- Madison Alvarado—舞者
- Jordan Laza—舞者
- Alyssa Massimiani—舞者
- Selena Hamilton—舞者
- Lisa Jarvis—造型
- Carolina Ballesteros—化妆
- Johnny Ho—发型
- Rachel@AllHailThyNail—美甲
Remove ads
排行榜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