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HE0450-2958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HE0450-2958是一个不寻常的类星体。因为缺少宿主星系,它被称为"裸体类星体"或"无家类星体"。估计它的距离约为10亿秒差距。
Remove ads
历史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皮埃尔·马加因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5年9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2]。这个类星体位于一个受到其干扰的星暴星系附近(见图的左上)。然而,在这个类星体周围模有发现星系(图的中间),这使得作者推测:
有人可能认为主星系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这是碰撞的结果(形成了扰动星系),但很难想像一个星系的完全分裂是如何发生的。
马加因等人认为这个类星体的宿主星系逃过了探测。据估计,这种类星体的亮度大约要预期的低5个星等(100倍),或者半径小于等于300光年(典型的类星体镶嵌在直径5,000到50,000光年的星系中)。
在玛家音等人的论文发表后不久,出现了三篇都是在2005年11月6日这一周发表的理论论文,它们都声称要解释这个物体的特殊性质。其中两篇论文,来自麻州的哈佛大学[3]和英国的剑桥大学 [4]都指出:这表明类星体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它是由引力辐射反冲或涉及三个黑洞相互作用,从附近受扰动星系的中心喷出。抛射的速度必须大于1,000km/s,才能将类星体从原来的宿主星系放到如此远的距离。
第三篇论文[5],由大卫·梅里特领导的一个小组发表,对前述的弹射说进行了批判性的检验,并得出它们可能是不正确的结论。主要的论点有二: (1) 这个类星体的光谱显示它是一个窄线西佛1星系。这种星系被认为有异常小的黑洞;由于黑洞的大小与星系密切相关,这个类星体的宿主星系也应该异常小,这就解释了马加因等人没有探测到它。 (2) 类星体光谱也揭示了经典的窄发射线区(NLR)的存在。产生这些窄谱线的气体距离黑洞大约1,000光年,这种气体在一次足以将黑洞从宿主星系移除的撞击之后,就不可能与黑洞保持联系。产生这些窄谱线的气体距离黑洞大约一千光年,这种气体在一次足以将黑洞从主星系中移除的撞击之后,就不能与黑洞保持联系。
因此,这些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裸类星体实际上是一个完全正常的、窄线西佛星系,恰好位于一个受到扰动星系附近的天空中。

2005年以来,许多的科学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1) Kim等人(2006年)[6]为了找到这个类星体的宿主星系,做了更仔细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是:考虑到类星体发出令人困惑的光,不可能排除星系的存在。 (2) Zhou等人(2007年)[7]观察类星体发射的X射线,并用它来估计黑洞的质量。他们证实了黑洞的质量很小,这意味著宿主星系比梅里特等人预测的还要弱小。 (3) Feain等人(2007年)[8]探测到这个类星体的电波发射,他们认为这表示恒星正在形成,这与任何认为它是"裸"类星体的说法冲突。
现在的共识是HE0450-2958可能确实有一个宿主星系,但在类星体明亮的背景光下实在很难看到。
最近,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一项研究之后,这一共识也受到了质疑[9]。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