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8自走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8自走炮
Remove ads

M8 75毫米榴弹炮载具(英语:75 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8,缩写:M8 HMC)是一款二战期间美国自走炮。这款自走炮是在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车体上加装一具装备75公厘榴弹炮的360度全向旋转炮塔而制成,它原本是为了提供装甲兵野战曲射火力支援而开发,但是在战斗需求急遽变化后转为二线用途。它在1944年依循美国装甲兵传统被取名为斯科特-一位在美国南北内战期间负有盛名的将军

事实速览 M8 75毫米榴弹炮载具M8斯科特自走炮75 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8, 类型 ...
Remove ads

历史

自1920年代,美国陆军即开列出自走炮的需求。最初底盘选择了一般曳引机,后来更换为T1轻战车英语T1 Light Tank,但是这些开发都受到经济大萧条之故而暂告顿挫。到1939年备战后,自走炮开发才获得经费。这时候的自走炮底盘选用了M1战斗车,采用全密闭式炮塔,配备武器则是口径75公厘的M1榴弹炮,代号“T3”。T3自走炮测试的结果认为它的战斗舱过于狭窄,因此不被接受。但是相关设计得到肯定,后来在1940年6月M3轻战车问世后,自走炮的改良转移到这个底盘上继续。

在1941年,泛世通公司与亚伯丁实验场合作,以实验场工程师的意见先是打造了T18自走炮,1942年则是推出T52自走炮,同时在开发的还有以M5轻战车底盘打造的为“T41榴弹炮载具”。T41安装了一个模拟战斗室,并且没有安装装甲,仅仅是作为研究用。后来,军方考虑到这款车辆不能为乘员提供足够的防护,故将之抛弃,将精力转向新设计的T47上。[1]

T47与T41一样使用了M5轻战车的底盘,但因为车内容积需求取消了原本配备的第五位乘员与车头防御机枪。T47与之前几款原型自走炮车最为不同的设计是主炮架设与配套设计,它的主炮安装在炮塔上,使火炮可以满足360度的射角,此外火炮装有陀螺仪,因此可以在崎岖环境下完成稳定射击。该炮塔使用开敞式设计、手摇转动,炮塔环直径从1188公厘加宽为1384公厘,受惠于增大的炮塔环,战斗室的空间也更为宽裕。1942年4月,T47的模型制造完成。军方在对其进行评估后,在1942年5月决定将其投入量产,并将之命名为“M8式75毫米榴弹炮载具”。

M8自走炮的实车在1942年9月才完成,在亚伯丁测试场的测评非常顺利,随后运抵加州沙漠进行进阶测评,仅有些微的修改设计即于同月进入量产。M8自1943年早期开始装配部队,1942年9月到1944年1月间,由凯迪拉克汽车的底特律工厂量产1,778辆M8自走炮,在量产期间,除了将M2榴弹炮更换为M3榴弹炮,M8的规格并没有大幅度调整。美军通常会将M8分配至中型坦克营的营部连中。自1944年春起,美军开始逐步将M8自走炮替换为安装了由雪曼战车改装105毫米榴弹炮的M7自走炮。[2][3]

尽管M8被美军定位为“突击炮”,但是M8的轻装甲加上敞口炮塔却使得它并不能很好胜任这一工作。[4]

更多信息 月份, 产制数量 ...
Remove ads

性能

M8全重16.33公吨,75毫米榴弹炮被安装在一个可以360度回旋的开敞式铸钢炮塔内,炮手和车长坐在开敞式炮塔中——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到敌军的攻击。他们登上坦克的方法是爬上炮塔后进入坦克内部,驾驶员和副驾驶则可以通过车体前部的舱门出入。火炮的俯角、仰角分别可达-20度、+40度,有效射程较原版略短,为8,687公尺。全车共携带46发主炮炮弹,11发放置在战斗室右后方,20发放置在战斗室左后方,车体左侧放置9发、驾驶与副驾驶中间放置6发,在美军编制中,1辆自走炮会配赋1辆用于储备弹药的补给拖车,因此实际可用作战斗的炮弹会是载弹量的三倍。在美军的使用经验,最常使用的弹药为M48榴弹与M89白磷烟幕弹。

M8自走炮的车组编制防御武器是1挺M1A1冲锋枪与3挺M1卡宾枪,配赋子弹为600发.45子弹(24个弹荚)与735发.30卡宾枪弹(49个15发弹荚),车上一般会装设SCR-510或SCR-210无线电[1][3]

Remove ads

用户

 美国

美军自1943年初开始接收M8自走炮,在1943年底的义大利战役中参与作战,替换了装甲部队原先配备的T30自走榴弹炮,在美军装甲部队中M8自走炮是配备在炮兵指挥部下,提供装甲部队直射火力支援所需;以及在机械化骑兵部队所属的侦察营中会配备突击炮连,让该部队具备可突破野战防御阵地的攻坚火力。[7][8]尽管在火力上不足以与105公厘榴弹炮比拟,但是M8自走炮的车重比M7自走炮要轻,且仰角40度的火炮可以攻击到占据制高点的守军,更适合在地形崎岖的义大利南部使用,因此到二战结束时,在西欧战场主要都使用M7自走炮,但南欧战场仍然运用著相当数量的M8自走炮。

在太平洋战争中,同样能够看到M8自走炮的身影,但更多时候是装备了相同炮塔的LVT(A)-4提供海军陆战队火力支援。虽然从1944年春起它们开始逐步被火力更强的M7牧师式自走炮取代,但是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美军中仍然存有M8自走炮。这批坦克的机动性好,但是装甲薄弱。敞口炮塔造成乘员容易受到敌军的攻击。[4][9]

 法国

自由法国在二战期间,援引租借法案取得174辆M8自走炮,配备给法国第2装甲师,并参加诺曼第登陆后的法国解放战争。在解放巴黎后的阅兵式上,就有M8的身影。二战后,法军曾经将M8用于印度支那战争中。法国撤退时并未将这批武器带回,而是交接给南越,因此南越得到了一批M8自走炮,随后在南越军队转战于中南半岛时又被其它国家给缴获。南越一直使用M8到1960年代早期。[3][9]

 中华民国

二战后,美国曾经向中华民国提供过军援。其中,包括了100辆M8自走炮,[10]接收时间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部分M8自走炮曾随中华民国政府撤退至台湾,除此之外,国军从美国搜购了作为剩馀军用物资出售的200辆M8自走炮,称为第八式七五炮战车,这批车辆翻修后成为国军装甲兵在台湾重建时主要的炮兵武力。目前国军留存了5辆M8,分别于台湾新竹县陆军湖口基地中和桃园市中坜区龙冈台南市官田区官田新训中心安平区德阳舰园区台中市乌日区成功岭展出(成功岭的M8自走炮的炮盾已改为M24霞飞战车炮盾)。[11][12]

流行文化

电子游戏

参见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