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GM-52长矛
1970年代源自美國的短程彈道導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MGM-52长矛是一种可移动野战炮地对地战术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系统,为美国陆军提供核火力和常规火力支援。该导弹的弹头是在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研发。它被MGM-140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取代,MGM-140最初打算在冷战期间同样提供核火力支援。[4]
Remove ads
部署
第一批MGM-52导弹在1972年部署,取代早期的MGR-1火箭和MGM-29飞弹,这大大减少了系统的重量和体积,也改善了其精确性和活动性。[3]
一个长矛飞弹连会配备2辆飞弹发射车,由M113装甲运兵车底盘改造衍生的M752飞弹发射车(英语: Self-Propelled Launcher),每辆发射车会载运1枚战备弹,搭配2辆M688飞弹运输车(可搭载2枚备射弹),一个连共配赋6枚长矛飞弹。飞弹连发射速度约为每小时3枚导弹。飞弹连的作战车辆也可运输发射装有改良介接套件整合的MGR-1诚实约翰战术弹道飞弹,以获得更嘉的作战弹性。[3]
长矛飞弹主火箭引擎为可变推力液态火箭发动机,改良的燃料成分使得飞弹燃料箱可以长时间储存燃料,大幅缩短野战发射的前置准备时间至15分钟,相比上一代的MGM-29飞弹发射前置准备时间为1小时,从隐蔽性来说是相当高水准的精进。长矛飞弹的火箭引擎设计十分独特,一个小型维持器(英语: Sustainer engine)安装在一个环形助推发动机内。[5]因此长矛飞弹发射时弹体侧面会有4具辅助引擎运作,至1.5公里外后才主引擎才会启动点火。
Remove ads
酬载
长矛飞弹的战斗部是由一个爆炸当量为0.1-10万吨(4.2-418.4 TJ)的W70核弹头或常规弹头,核弹头较轻(211公斤),而常规弹头较重(454公斤),因此飞弹射程会受到酬载弹头的不同而从70-80公里(常规)与110-120公里(核弹)不等。W70-3核弹头是首批可投入使用中子弹弹头之一。[6]常规炸药包含单个聚能装药弹头,以作穿透硬目标和破坏掩体,或以包含836颗M74集束炸弹作反人员和反器材之用。工程师设计弹头时也考虑过酬载化学武器,但该领域的研发在1970年取消。[来源请求]
退役
MGM-52导弹随著冷战结束而退役,其常规火力投射任务由MGM-140_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取代。[7]
使用国

- 美国陆军第12野战炮兵团(1973-1992年)第1营,位于俄克拉何马州锡尔堡陆军基地。[3]
- 美国陆军第32野战炮兵团(1975-1991年)第1营,位于德国黑森州哈瑙。
- 美国陆军第33野战炮兵团(1975-1987年)第6营;重新指定为第32野战炮兵团第6营(1987-1991年),位于俄克拉何马州锡尔堡陆军基地[10](一组炮组部署至南韩)。[11]
- 美国陆军第42野战炮兵团(1974-1987年)第2营;重新指定为第12野战炮兵团第4营(1987-1991年),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克赖尔斯海姆。
- 美国陆军第79野战炮兵团(1974-1986年)第3营;重新指定为第32野战炮兵团第2营(1986-?年),位于德国黑森州吉森。
- 美国陆军第80野战炮兵团(1974-1987年)第1营;重新指定为第12野战炮兵团第3营(1987-1991年),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阿沙芬堡。
- 美国陆军第333野战炮兵团(1973-1986年)第1营;重新指定为第32野战炮兵团第3营(1986-?年),位于德国黑森州威斯巴登。
- 美国陆军第377野战炮兵团(1974-1987年)第2营;重新指定为第12野战炮兵团第2营(1987-1992年),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黑尔措格瑙拉。
- 英国皇家炮兵第50导弹团(于1993年解散和武器退役)
- 荷兰皇家陆军第129炮兵营(1979-1992年)
比利时 比利时陆军
- 比利时陆军第3炮兵营(1977-1992年)
- 意大利陆军第3导弹旅"Aquileia"
- 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第150火箭炮兵营
- 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第250火箭炮兵营
- 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第350火箭炮兵营
- 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第650火箭炮兵营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