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RDS-6s原子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DS-6s是苏联于1953年8月试验的一枚原子弹。

事实速览 RDS-6s原子弹 俄语:РДС-6с, 国家 ...

RDS-6s(俄语:РДС-6с,美国代号“Joe 4”)是苏联于1958年8月12日试验的首枚氢弹,试验爆炸当量为0.4百万公吨黄色炸药(1.7拍焦耳)。

该原子弹采用“分层蛋糕、千层饼,Sloika”设计(俄语:Слойка),其结构是将裂变材料于聚变材料交替叠加,通过裂变—聚变的复合反应,将原子弹的威力提高到早期原子弹的数十倍。但经过试验表明,RDS-6s原子弹的威力,仍然比美国于1952年测试的常春藤麦克原子弹弱26倍。苏联提出的此设计与美国爱德华·泰勒提出的“闹钟构型”类似,但是美国没有进行此构型的任何试验。[1]

Remove ads

简介

1948年6月,苏联启动代号为RDS-6的系列先进原子弹与氢弹研究计划,相关工作由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FIAN)共同承担。

首个氢弹的设计方案被命名为Truba(俄语:Труба,意为管状、圆柱体结构),代号为RDS-6t[2][3]。1948年3月,克劳斯·福克斯向苏联提供了美国“古典超”(英语:Classic Super)的设计文档,文档内描述了关于“古典超”核弹的构型,该原子弹的枪式初级装置由铀-235与装满的圆筒状的次级装置构成[4],RDS-6t的设计原理与之类似,但是将轻质的氧化铍外壳替换为了重质壳体。[2]

Thumb
RDS-6s原子弹核芯结构图

1948年9月—10月期间,安德烈·萨哈罗夫在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提出了在裂变核心周围交替包裹氘与铀-238层的创新构型,史称“萨哈罗夫第一构型”[5][6]。该设计方案代号为Sloika(俄语:Слойка[7]。1949年3月,维塔利·金兹堡提出用氘化锂-6替代纯的构思[5][8],该构型的特点是通过锂的中子俘获产生,并利用氘-氚聚变英语Deuterium–tritium fusion产生的14百万电子伏(2.2皮焦耳)引发铀-238聚变。以上两种构型都被应用于RDS-6s。[5]

Thumb
图为在RDS-6s中氘-氚反应示意图,此释放出的快中子(14百万电子伏(2.2皮焦耳))可以诱发铀-238裂变

1953年8月12日完成试爆,实测当量为0.4百万公吨黄色炸药(1.7拍焦耳),爆炸的当量约有10%来自铀-235裂变,15—20%来自核聚变反应,70—75%来自铀-238裂变。[9]

在RDS-6s的成功试爆后,萨哈罗夫又提出了一种威力更强的设计方案,代号为RDS-6sD,但是此方案被证明不可行。[10][11][7]

1953年12月,所有关于“千层蛋糕、千层饼”构型的研究在RDS-6t点火失败后被叫停,RDS-6s与RDS-6t的技术路线被证明是死胡同,此后,所有关于氢弹的研究均转向了两级氢弹的技术路线。

RDS-27是RDS-6s的一个改进型号,与后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未使用氚[12],这一改进提升了RDS-27的作战能力,但是当量从0.4百万公吨黄色炸药(1.7拍焦耳)降至0.25百万公吨黄色炸药(1.0拍焦耳)。该型号最为R-7洲际导弹的战斗部,并于1955年11月6日万完成试验。[10][7][13]

尽管RDS-6s原子弹无法达到百万吨TNT量级,苏联仍然声称自己具备了制造氢弹与空投氢弹的能力,但据美国分析核爆沉淀物后,确认RDS-6s原子弹构型与泰勒设计的“闹钟构型”类似。[14]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