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RX-178系列机动战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X-178系列机动战士,是日本动画片机动战士高达中出现的一个虚构兵器系列。首次出现于1985年上映的《机动战士Z GUNDAM》。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4年7月9日) |
Remove ads
发展历史
RX-178 GUNDAM Mk-II是U.C.0087年迪坦斯推出的新型机动战士,共制造了3台原型机。它的设计思路大致来自一年战争时的王牌机动战士RX-78-2 钢弹,设计定位是地球联邦军次世代的主力机动战士。虽然当时提坦斯提倡反殖民地主义,而且Mk-II似乎是僵化地没有使用吉翁系技术,但机体的开发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前吉翁工程师的参与。
在钢弹历史中,Mk-II的武装配置相当独特,它的所有武器都是外置装卸型,甚至头部机关枪也是如此,某程度反映了当时设计师希望尽量减少机体负载,增加配置灵活性的想法。这种想法令Mk-II成为一台较为注重基本性能但火力只属一般的机动战士。
事实上,该机体得力于新型的活动骨架,加上全身多台姿势控制系统,拥有极之灵活的活动能力。另外Mk-II的高可塑性也在服役中得到验证,她可以加装各种原生设计以外的附加设备来加强性能或针对不同作战环境,例子包括后述的飞行装甲及G-防卫者。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迪坦斯未正式获得新型高达尼姆合金装甲技术,因此处于世代交接阶段的Mk-II仍然使用较旧式的钛合金陶瓷复合材。
原先迪坦斯开发MK-II是希望直接进行大量生产,成为机动战士部队的主要组成部份,例如指挥官用机。但它却拥有缺点包括:驾驶系统和软体介面过于繁复,欠缺亲和性;机体结构复杂,造价高昂;这些缺点都造成它难以达到量产的目标。发生强夺事件以后,Mk-II的相关计划更全被放弃。不过迪坦斯以及地球联邦军的开发部门仍然肯定该机体的价值,以后多年大量取用其技术来开发新机体,成就斐然,主要例子有RMS-154巴萨姆和RGM-86RGM III。
0087年,GUNDAM Mk-II在试飞时被反地球联邦组织幽谷(A.E.U.G.)发现。夏亚·阿兹纳布尔(当时化名为古华多罗)带领的小队在GUNDAM Mk-II设计者富兰克林‧比丹的儿子卡密儿·维丹帮助下,抢得2台原型机。及后,最后一台Mk-II 也被变节的爱玛·辛带到幽谷(A.E.U.G.)。幽谷把一台Mk-II交给亚纳海姆公司进行研究,成为获得联邦方面新型可动骨架和全天候驾驶舱技术的关键;另一台成为备用零件,最后一台则改变涂装,由提坦斯原来的专用色—蓝黑色,改为钢弹的传统配色—白色,作为幽谷(A.E.U.G.)的主力MS投入战场对抗提坦斯。卡密儿·维丹和爱玛·辛先后成为Mk-II的专用驾驶员。
由于Mk-II的可塑性,亚纳海姆公司利用服役的Mk-II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 首先是在查布罗降下作战时采用的“飞行装甲”,该装备实际上是为了测试MSZ-006 Z钢弹Waverider形态的性能表现。结果这套附加装备使GUNDAM Mk-II成功单体突入大气层。
- 第二是一个类似FA-78-1全装甲钢弹的计划:FA-178 全装甲GUNDAM Mk-II。但实验发现该套装甲会过度降低机动性,最后被终止开发。
- 承接第2项测试中加强火力和续航力的构思,该公司设计了类似当年G战机的辅助飞行器“FXA-05D G-防卫者”,它可以变型并附加在Mk-II机体上,成为“超级钢弹”。其拥有的大型米加粒子炮和飞弹发射器令火力大大增强,而多台引擎则有效增加了Mk-II的作战范围。
至于提坦斯,则在原型机被抢夺后停止了Mk-II的制造和部署计划,转而在Mk-II的基础上开发出下一代主力机体:RX-166钢弹Mk-III,另外也衍生出量产机:RX-154巴萨姆。
G-防卫者和钢弹Mk-II在格利普斯战争末期作战中被击毁。在《机动战士GUNDAM ZZ》中,幽谷(A.E.U.G.)再度派遣钢弹Mk-II在第一次新吉翁战争中服役,但剧中未说明该机体是修复还是备用机体。最后该机体再被新吉翁的强力机动战士昆·曼沙摧毁。
战后此机得到修复,于U.C.0089时与各钢弹MS同时被封存。
进入90年代以后,官方陆续出品的各种公式设定集以及外传作品中都有对RX-178系列的补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出现了RX-178 Mk-II的原型0号机,以及被设定在幽谷抢夺Mk-II事件前的测试中发生严重事故并受损的4号机的存在。
Remove ads
基本数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