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Remove ads

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是《文心雕龙》的全译本,1999年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由黄兆杰、卢仲衡、林光泰合译。

事实速览 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作者 ...

成书

黄兆杰于1960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70年获得牛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后于香港大学任教,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与翻译等课程。他于1983年所作的《早期中国文学批评》(英语:Early Chinese Literaty Criticism)中收录《文心雕龙》的《神思》、《序志》的翻译。1999年,他与其他两位译者(卢仲衡、林光泰)合译并主编出版了《文心雕龙》(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1]:19[2]:92

黄兆杰和施友忠一样,都是在教授中国文学的过程中开始对《文心雕龙》的翻译。此外,英国的政治文化对香港也有所影响,以及他在英国的学习经历,创作上更为会考虑英国读者阅读习惯。在此背景下,主编在《原道》的注解表示,“大众化读者的理解与欣赏” 是他翻译研究所关注的对象。《早期中国文学批评》中也有说“他的翻译是面向没有接触过汉语的读者,即使不是汉语专业的大学学生也可以阅读,并由此了解中国文学的基本概念”。[1]

从翻译策略而言,此书使用了归化翻译,注重传播中国文论,以流畅性,减少学术性,增加可读性为主。译者角色是一般的大众译者,以意译为主,释义为辅。[1]:19[3]:25-26[4]

Remove ads

回响

有学者依据WorldCat以统计此书在世界的馆藏量。在1979年至2019年间,黄译本的馆藏量是各家译本之中最少的,只有三家。相比之下施友忠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的有1231家、蔡宗齐的有1317家,可见他的影响力不高。[5]:67

究其理由,主要是归于当中的思想内容简单化,有意或者无意省略原文中的思想。此外,相比另外两家的全译本,负责出版的香港大学出版社并不是著名的出版社,而其他译本要么是有美国各大高校出版社发行,又或者是有《大中华文库》计划背书,相比下影响力不足。[5]:67-68

吕荣分析了此译本,并指出此书的易读程度大约在12级左右,在施译本和杨译本(Dragon-Carving and the Literary Mind)之间。相比而言,易读性不是所有译本中最低的。抽取《神思》篇以分析,以“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作比较,认为他的译法最容易被读者所理解。而“文之为德也大矣!”一句中,黄兆杰选择译作“Harmony such as you see in poetry, is universal”,但是“Harmony”实际没有“文”的意是,而是解作“融合”、“协调”之意,也可指“自然界色彩的协调”,而他全文中“文”都译作“Harmony”,可见他希望表达出原文“文”的特点,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1]

Remove ads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