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39号潜艇 (1914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39号潜艇(德语:SM U 39[注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一艘潜艇或称U艇。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914年9月26日下水,至1915年1月13日交付使用。U-39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参加过大西洋和地中海潜艇战。它最终成为一战中第二成功的U艇,共击沉149艘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容积总吨达404774吨。战后,U-39号于1919年3月22日被引渡至法国正式投降,并于1923年12月在土伦拆解报废。
Remove ads
设计
U-39号为双壳远洋潜艇,在尺寸上类似于U-23至U-30型,仅在推进和速度上略有不同。德意志帝国海军将其视为非常优秀的公海舰艇,具有适中的机动性和良好的水面掌舵能力。[1]
艇只的全长和耐压壳体长分别为64.70米和52.36米;舷宽6.32米,当中的耐压壳体宽为4.05米;有7.68米的总高和3.56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总排水量达971吨;其中水上为685吨,水下为878吨。[1]
U-39号搭载有可在水上使用的两台日耳曼尼亚六缸二冲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为1,850匹公制马力(1,361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门子-舒克特双电动发电机,总功率为1,200匹公制马力(883千瓦特)。这些发动机用以驱动双轴、每根轴各一个的直径1.6米长螺旋桨,从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达16.4节(30.4千米每小时),在水下的最高航速为每小时9.7节(18.0千米每小时)。它可以8节(1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上巡航8,790海里(16,280千米),或以5节(9.3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下巡航80海里(150千米)。艇只的潜航深度为50米。[1]
艇只装备了四具直径为50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其中艏、艉各两具,并可携带合共6枚鱼雷。此外,U-39号于1915年还增配了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1916年至1917年间又被一门105毫米45倍径速射炮所取代。其标准船员编制为4名军官和31名水兵。[1]
Remove ads
历史

U-39号是由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2年6月12日向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订购。它自1913年2月27日开始铺设龙骨,1914年9月26日下水,至1915年1月13日在首任艇长、海军上尉汉斯·克拉奇的指挥下正式入役。U-39号任期最长的艇长为瓦尔特·福斯特曼上尉,他于1915年2月11日上任,至1917年10月14日离艇。海因里希·梅茨格上尉于1917年10月15日接过指挥权,并担任艇长直至1918年5月被俘。除此之外,后来的神学家和抵抗斗士马丁·尼莫拉曾于1917年上半年登艇担任舵手(二副);[2]1917年至1918年,卡尔·邓尼茨也曾在U-39号担任值更官,他其后成为德国海军元帅和总司令,并担任了三周的德国第四任总统。[3]
U-39号最初被编入第二区舰队服役,然后于1915年9月驶向地中海,加入普拉区舰队(后称地中海区舰队)。自1915年5月起,该艇分别在北大西洋东部和地中海展开了多次巡逻,共击沉149艘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容积总吨达404774吨。[4]根据这些击沉记录,从军事角度来看,U-39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成功的潜艇之一,其战果仅次于U-35号。[5]
第一次战果记录于1915年5月1日,当时U-39号在北海击沉了一艘载有木材、运往英国挪威货轮巴尔杜因号(Balduin)。九天后,该艇还缴获了丹麦轮船奥尔加号(Olga)作为战利品,其后又归还予丹麦船东。7月3日,英国轮船伦弗鲁号(Renfrew)成为U-39号在转移至普拉区舰队前最后一艘击沉的商船。翌日,U-39号还击伤了英国货轮盎格鲁-加利福尼亚人号(Anglo-Californian)成为该艇在北大西洋攻击的最大型船只(7333总吨)。这艘手无寸铁的货船满载着马匹,得以逃脱袭击驶向科夫,但仍造成船上21人遇难。遇难名单中包括船长弗雷德里克·丹尼尔·帕斯洛,他也因此而成为第一位获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英国商船船长和平民。[6]

U-39号在服役生涯中所摧毁的最大型船只是多米尼安航运旗下的诺斯人号(Norseman),后者于1916年1月22日在萨洛尼卡附近遭鱼雷击中并搁浅。这艘容积总吨达9542吨的货轮当时正运送骡子和弹药至萨洛尼卡,但搁浅后既无法松脱也无法修复。它原是1897年以“巴西利亚号”之名为汉堡-美洲航运公司而建,但于1900年转售英国。[7]
1917年1月25日,U-39号在伯罗奔尼撒西南部击沉了搭载着900名士兵、正前往萨洛尼卡的法国运兵船马贡将军号。船上共有211人溺水身亡,另外809人则被法国护航舰艇救起。[8]同年2月15日,U-39号又在马塔潘角击沉了意大利运兵船米纳斯号,共造成870人溺亡。[9]
在福斯特曼上尉担任艇长期间,U-39号于十六次巡逻中共击沉了384117总吨的144艘商船,他也因此获颁功勋勋章。在梅茨格上尉于1917年10月接掌指挥权后,又有6艘舰船成为U-39号的受害者,其中包括第一艘军舰——伪装成Q船的英国小型风帆战船屈曲花号(HMS Candytuft),它于1917年11月18日在贝贾亚附近遭鱼雷击沉,共造成九人阵亡。[10]
U-39号还担任为伊斯兰宗教派别塞努西亚提供支援的任务。塞努西亚在利比亚沙漠中与英国和意大利殖民者抗争,这符合同盟国的利益。1915年12月,U-39号负责拖曳用作运输艇的小型潜艇UC-12号,并将其安全带离北非海岸。1916年7月,在海军中尉、托登瓦特男爵保罗的指挥下,U-39号又将一支小规模的德国-土耳其特遣部队带到北非。同年10月则再次向当地运送补给品;在返程时,该艇还负责将德籍物理工程师奥托-费利克斯·曼内斯曼的遗体转送至卡塔罗。[11]
1918年4月27日,U-39号从普拉基地出航,执行第十八次巡逻。未来的纳粹德国海军上将奥托·费格此时也作为瞭望官登艇。5月17日,U-39号与UB-50号共同在瓦赫兰北部袭击了一个护航船队。英国货轮雕刻家号(Sculptor)就此成为U-39号的最后一个受害者。翌日,U-39号遭到两架法国水上飞机的袭击。尽管梅茨格立即下潜,但两枚深水炸弹近距爆炸,仍造成潜艇严重受损。为此,梅茨格下令驶向距离最近的西班牙港口卡塔赫纳。飞机的第二波攻击被U-39号的甲板炮和机炮所击退,但潜艇上的2名船员则不慎落水溺亡。5月18日夜晚,U-39号抵达卡塔赫纳港口,并被西班牙当局扣留直至战争结束。阵亡士兵则被安葬至夸科斯德乌斯特战争公墓。德国战败后,U-39号于1919年3月22日移交法国正式向协约国投降,并于1923年12月在土伦拆解报废。[12]
Remove ads
袭击历史摘要

Remove ads
注释
脚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