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8月24日 週日 中文首页

Remove ads
精选文章

瑪格麗特·艾伯特

美国业余高尔夫球手

瑪格麗特·艾維士·艾伯特 是美國業餘高爾夫球手,曾在1900年巴黎奧運會女子高爾夫球比賽勝出,是首位獲得這項殊榮的美國女性。
阅读文章
最多阅读
显示更多
今日历史

2006

通過新的行星定義決議,冥王星的地位由太陽系行星降級成為矮行星。

2006年

年份

2006年是一個平年,第一天是星期日。
Thumbnail

國際天文聯會

专业天文学家协会,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学术组织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是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其目標是通過全球合作推動天文學的各個方面,包括促進天文學的研究、推廣、教育和發展。它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總部位於法國巴黎,並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 、太陽天文聯合會 和國際時間局 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構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機構,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 匯總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2120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084位會員。中國於1935年加入IAU,目前有669名會員,其中中國天文學會591名,中華民國天文學會78名。
Thumbnail

冥王星

位於太陽系中的矮行星

冥王星 又稱冥神星,是太陽系外圍柯伊伯帶中的一顆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在被發現之時是太陽系內當時已知體積最小、質量第九大的行星質量天體;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九、質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海王星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位於離散盤中的鬩神星,但僅有月球質量的六分之一、體積的三分之一。與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
Thumbnail

太阳系

以太陽為中心,太陽和所有受到太陽的重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

太陽系是由太陽和受到它引力束縛而圍繞著它公轉的天體組成的行星系統。太陽系大約形成於46億年前,當時一個分子雲的密集區域坍塌,形成了太陽和原行星盤。太陽是一顆典型的主序恆星,通過在其核心處的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來保持流體靜力平衡,並從其外層的光球層釋放出這種能量。天文學家將其歸類為G型主序星。
Thumbnail

行星

直接圍繞恆星或恆星殘餘物運行的天體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緻密星或棕矮星的球形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大(相對於月球)形成圓球狀,但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Thumbnail

矮行星

具有行星級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天體

矮行星 指行星系中不完全符合行星定義但也不是衛星的行星質量天體。太陽系中的矮行星直接環繞着太陽公轉,其自身的質量和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球體形狀,但不足以像八顆標準行星一般能獨佔軌道。

1991

·辭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烏克蘭亦在同日脫離蘇聯獨立。

1991年

年份

1991年是一個平年,第一天是星期二。
Thumbnail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前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蘇聯及俄羅斯政治人物,從1985年到1991年蘇聯解體前擔任蘇聯第八任也是最後一任領導人。他1985年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並從1988年開始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1989年至1990年擔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90年至1991年擔任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至蘇聯解體前擔任唯一一任蘇聯總統。他是唯一一位在十月革命後出生和在任期內辭職下台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在意識形態上,戈爾巴喬夫最初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走向社會民主主義。
Thumbnail

苏联共产党

蘇聯執政黨

蘇聯共產黨,簡稱蘇共(КПСС),是蘇聯存在期間唯一的執政黨,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之一。
Thumbnail

乌克兰

東歐國家

烏克蘭 是位於東歐的共和制國家,南接黑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全國劃分為24個州,1個自治共和國,2個特殊地位城市(直轄市)。首都基輔。人口4,117萬人。
Thumbnail

苏联

前東歐及北亞國家(1922–1991)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縮寫:СССР),簡稱蘇聯,是1922年至1991年間存在於歐洲及亞洲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其領土涵蓋東歐大部分區域,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最大疆域面積超過2,240萬平方公里,跨越11個時區,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蘇聯依據《蘇聯憲法》規定實行聯邦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不過,蘇聯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其聯邦性質並不顯著。蘇聯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實施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的國家。
Thumbnail

苏联解体

1991年重大歷史事件

1991年12月25日唯一一任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於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標誌着蘇聯解體,意味立國69年的蘇聯作為主權國家不復存在。除波羅的海三國以外的原12個蘇聯加盟共和國自此從法律上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572

在法國王太后凱薩琳·德·策動下,天主教會信徒對新教胡格諾派展開數個月的屠殺。

1572年

年份

Thumbnail

凯瑟琳·德·美第奇

凱瑟琳·德·美第奇,法國王后。她是瓦盧瓦王朝國王亨利二世的妻子和隨後3個國王的母親。
Thumbnail

天主教

最大的基督教教派

天主教,又譯公教,另稱天主教會 、公教會、 舊教,是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派及教會,與東正教、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分支。天主教會以羅馬主教——教宗為領袖,故又稱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羅馬公教會。
Thumbnail

新教

基督教分支之一

新教,即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天主教會以外之宗派或教會的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烏利希·慈運理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會、東正教會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
Thumbnail

胡格諾派

胡格諾派,16世紀至17世紀法國基督新教信奉喀爾文思想的一支教派,俗稱法國新教。17世紀以來,胡格諾派是法國最有影響力的新教教派,在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