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魂七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魂七魄,是道教對於人魂魄的說法,謂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奭(ㄕˋ)靈、幽精;七魄為: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1]

道教文獻

老子河上公章句》主張安「」,以涵養五臟,認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又天之鬼為魂,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影響性情,地之鬼為魄,以「五」從口入藏於胃,影響身形,口鼻為玄牝之門,是人身通感天地之門戶。[2]

黃庭經》主張食,存養太和,以「還魂返魄」、「攝魂還魄」,可不死而得入黃寧。[3]務成子注《黃庭經》,謂誦讀黃庭,能調和三魂,制煉七魄;除去三尸,安和六腑;五臟生華,色返孩童,百病不能傷,災禍不得干。[4]

三魂七魄之並稱,最早載於《抱朴子》。謂守一存真,即可金水分形(分身之術),自見人身中有三魂七魄,更能接見天地神靈。[5][6]

上清道書《靈書紫文上經》中有詳細解說,謂三魂七魄於特定時日,夜間出入肉身飄盪不定,道士須拘制之,以安神定形。 七魄名號為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乃身中濁鬼,當制止其伐身,三魂名號為胎光、爽靈、幽精(三魂與上元宮泥丸之赤子、中元宮絳房之真人、下元宮丹田之嬰兒,以及命門玄關之大君),皆為身中長生之神,當存守身內。[7]太平經鈔甲部三魂七魄之語,當為從靈書紫文所增補。[8]

陶弘景所編《真誥》載有種種法術攝受三魂七魄,能出惡夢,守魂魄,煉身形。[9]

唐朝道書《太上除三尸九蟲保生經》敘述「煉陽魂而制陰魄」之法,並說學道者,當須順魂靈制尸魄,以陽消陰,令魂鍊魄,陰穢漸減,乃長生之道。[10]

雲笈七籤》引正一真人語,對三魂又增以新說,謂胎光,屬之於天,常欲得人清凈,久居人身,則能長生;爽靈,屬之於五行,常欲人機謀萬物,令人心勞氣散,多生禍福災衰刑害之事;幽精,屬之於地,常欲人好色嗜欲,令人穢亂昏暗、耽著睡眠,精華枯竭而名生黑簿鬼錄。並說有三魂會日,於此本會之日,誦人善惡。又說三魂,一主命,一主災衰,一主財祿;一常居本屬宮宿,一居水府,一居地府五嶽。人身唯七魄常居不散,至本命日,一魂歸降與魄相合。若三魂循環不絕,則百神交會,人安穩無病,若三魂不歸,則魄與五鬼為徒,令人行事昏亂,躭睡好眠,災患折磨。道教有種種法術,能拘魂制魄,使人漸至長生。[11]

朱熹以及宋末道教學者俞琰認為三魂七魄非真指實數,以醫家謂肝屬東方木而藏魂,肺屬西方金而藏魄,九宮數以三居左,七居右,主張三七為九宮數,虛指五行[12][13]隋代蕭吉《五行大義》則提有多種異解,認為魂魄之數,乃配合種種陰陽五行八卦天地人之數,而為魂三魄七。[14]

Remove ads

三魂

馬偕(George L. Mackay)經由生活觀察指出,漢人認為人有三個靈魂,人死後一個靈魂到看不見的精神世界(天堂地府,或轉世),第二個靈魂進入墳墓裡,第三個則在家附近徘徊。第一個靈魂由道士負責,另兩個靈魂則由子孫照顧:第二個靈魂由親人通過整修墓地等方式照顧,第三個靈魂則安置在木製的神位[15]

道教古稱「胎光、奭靈、幽精」,丹鼎派稱之為「元神、陽神、陰神」等。三魂生存於精神中,所以人身去世,三魂歸三線路。[來源請求]

  • 天魂歸天路,到達空間天路。因天魂只是良知亦是不生不滅的「無極」,因有肉體的因果牽連,所以不能歸宗源地,只好被帶走上空間天路的寄託處,暫為其主神收押,這是所謂的「天牢」。[來源請求]
  • 人魂、命魂則徘徊於墓地之間,因人魂本來是「祖德」歷代姓氏流傳接代之肉身。以七魄在身其性行之魄力,死亡後在墓地對神主,來來往往之走上人路之寄託處。[來源請求]
  • 地魂歸地府,到達地獄,因地魂可知主魂的一切之因果報應,也可指使在世肉身之善惡,所以肉身死亡後,地魂再進因果是非之地。[來源請求]

直到再度輪迴,三魂才會重聚。[來源請求]

Remove ads

鸞書文獻

儒宗神教」的鬼神觀裡,人是萬物之長,因此認為草木僅一魂,曰生魂,禽獸有二魂,一曰「生魂」能知生長走動,二曰「覺魂」能知痛苦與喜樂哀鳴之情,可以學習東西。人則有三魂,生魂、覺魂、靈魂。人死之後,如係在世作惡多端之人,乃下地獄,按其罪過受種種磨煉[16]

「儒宗神教」劃分三魂為生魂、覺魂、靈魂,和天主教神父利瑪竇《天主實義》中對魂的分類方式相同:

「西士曰:人有魂、魄,兩者全而生焉;死則其魄化散歸土,而魂常在不滅。吾入中國嘗聞有以魂為可滅,而等之禽獸者;其餘天下名教名邦,皆省人魂不滅,而大殊於禽獸者也。吾言此理,子試虛心聽之。世有生、覺靈三魂彼世界之魂有三品:⑴草木之生魂下品名曰生魂,即草木之魂是也。此魂扶草木以生長,草木枯萎,魂亦消滅。⑵禽獸之覺魂中品名曰覺魂,則禽獸之魂也,此能附禽獸長育,而又使之以耳目視聽,以口鼻啖嗅,以肢體覺物情,但不能推論道理,至死而魂亦滅焉。⑶人類之靈魂上品名曰靈魂,即人魂也。此兼生魂,覺魂,能扶人長養及使人知覺物情,而又使之能推論事物,明辨理義。人身雖死,而魂非死,蓋永存不滅者焉。」

明末清初的士人黃百家已注意到《天主實義》的三魂之說,並在著作中敘述[17]

《天主實義》的三魂之說,源自於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靈魂論英語On the Soul》,生魂即vegetative/nutritive soul,覺魂即senetive soul,靈魂即rational soul。這種劃分與中國傳統的「魂氣」思想不同,與佛教對「有情世間」和「無情世間」的劃分以及「六道輪迴」的思想也相衝突[18]

靈魂若有毛病,人就會痴呆。覺魂若有毛病,人就會發瘋,神經就會散亂。生魂若有毛病,人就容易生病。[來源請求]

人若死後生魂會消滅,靈魂就依因果循環六道之中輪迴。如果善業大於惡業便投胎至天界或人界,至天界靈魂和覺魂便會合一,至人間則舊覺魂消滅,再新生一覺魂一生魂投胎。如果惡業大於善業就至地獄道,靈魂會在地獄受刑受苦。只有農曆七月十五日才能至人間,覺魂則留在世間排徊,直到靈魂受苦完投胎至人界(人道和畜生道)覺魂便消滅,留在人間的覺魂有時可以受神主牌位讓人拜,有時在墓園流浪,有拜公媽的人比較不容易受覺魂作弄,沒拜公媽的人較容易受外來孤魂作弄。[來源請求]

七魄

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生存於物質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之後再隨新的肉身產生「肉體及魄」則屬於「陽世的物質世界」。[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