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
東亞國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制國家,1971年前曾在國際上廣泛代表「中國」,目前因實際控制領土範圍和相關政治狀況又被國際社會通稱為「臺灣」[32][33][34][35]。當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範圍為臺灣、澎湖群島、福建沿海的金門列島、烏坵列嶼、馬祖列島(金門列島、烏坵列嶼及馬祖列島合稱金馬地區)、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太平島和中洲礁,總計36,197平方公里[36]。首都為臺北市[37],以人口和經濟總量計的最大城市為新北市[38][39],以轄區面積計的最大城市為高雄市。中華民國政府實轄區總人口約2,345萬,其中以漢族為最大族群,佔比達96.45%,其中又以閩南裔為主,而台灣原住民族佔比則為2.45%[40]。國家語言為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註 12],通用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註 13]、臺灣原住民諸語、閩南語(包含臺灣話與金門話)、客家語、閩東語(馬祖話)與莆仙語(烏坵話)等,書寫使用漢字[註 14];而據中華民國行政院公布的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現時臺澎金馬66.3%的民眾在跟他人溝通時,主要使用語言是國語;而閩南語佔31.7%,客家語佔1.5%,其他語言則都低於1%[47]。
中華民國 | |
---|---|
![]() | |
![]() | |
首都 | 臺北市(中央政府所在地)[15][16] 25°02′N 121°38′E |
最大城市 | 新北市(事實上)[17] 25°01′N 121°28′E |
官方文字 | 正體中文(事實上)[18] |
官方語言 | 國語(事實上)[19] |
國家語言 | 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閩南語(含臺灣話、金門話) 客家語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 閩東語(馬祖話) 莆仙語(烏坵話) 台灣手語[20] |
族群 |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佛教、道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註 7] |
政府 | 單一制、共和立憲制、半總統制、五權分立 |
• 總統 | 蔡英文 |
• 副總統 | 賴清德 |
• 行政院院長 | 陳建仁 |
• 立法院院長 | 游錫堃 |
• 司法院院長 | 許宗力 |
• 考試院院長 | 黃榮村 |
• 監察院院長 | 陳菊 |
立法機構 | 立法院 |
現役軍人 | 188,000人 2,380,000人(後備役)(第25名) |
重大事件 | |
• 武昌起義 | 1911年10月10日 |
• 正式成立 | 1912年1月1日 |
• 國民革命軍北伐 | 1926年7月9日 |
• 東北易幟 | 1928年12月29日 |
•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 1937年7月7日 |
• 接管台澎 | 1945年10月25日 |
• 動員戡亂 | 1947年7月4日 |
• 行憲 | 1947年12月25日 |
• 政府遷臺 | 1949年12月7日 |
• 失去聯合國席位 | 1971年10月25日 |
• 與美國斷交 | 1979年1月1日 |
• 美麗島事件 | 1979年12月10日 |
• 首次憲法增修 | 1991年5月1日 |
• 首次總統直選 | 1996年3月23日 |
• 首次政黨輪替 | 2000年5月20日 |
面積 | |
• 有效管轄土地[註 2] | 36,197平方公里[24][17](第137名) |
• 水域率 | 10.34% |
人口 | |
• 2022年5月估計 | 23,196,178人[25](第56名) |
• 男性人口 | 11,493,738 |
• 女性人口 | 11,721,277 |
• 密度 | 651.1/平方公里[17](第10名)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6,217.02億美元[26](第19名) |
• 人均 | 69,500美元[26](第13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8,286.59億美元[26](第21名) |
• 人均 | 35,513美元[26](第28名) |
▲ 0.338[27](2018年) 中 | |
人類發展指數 | ▲ 0.916[註 8][28](2019年) 極高 · 第23名 |
貨幣 | 新臺幣(TWD) |
時區 | UTC+8(國家標準時間) |
日期格式 |
|
• 歷法 | 公曆(民國紀年、公元紀年)、農曆[註 10]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註 11] |
電話區號 | +886 |
ISO 3166碼 | TW |
互聯網頂級域 | .tw[29][30]、.台灣、.台湾[31] |
中華民國 | |||||||||||||||||||||||||||||||||||||||||||||||||||||
漢語名稱 | |||||||||||||||||||||||||||||||||||||||||||||||||||||
---|---|---|---|---|---|---|---|---|---|---|---|---|---|---|---|---|---|---|---|---|---|---|---|---|---|---|---|---|---|---|---|---|---|---|---|---|---|---|---|---|---|---|---|---|---|---|---|---|---|---|---|---|---|
中華民國 | |||||||||||||||||||||||||||||||||||||||||||||||||||||
簡化字 | 中华民国 | ||||||||||||||||||||||||||||||||||||||||||||||||||||
郵政式拼音 | Chunghwa Minkwo | ||||||||||||||||||||||||||||||||||||||||||||||||||||
| |||||||||||||||||||||||||||||||||||||||||||||||||||||
越南語名稱 | |||||||||||||||||||||||||||||||||||||||||||||||||||||
國語字 | Trung Hoa Dân Quốc | ||||||||||||||||||||||||||||||||||||||||||||||||||||
名稱 | |||||||||||||||||||||||||||||||||||||||||||||||||||||
諺文 | 중화민국 | ||||||||||||||||||||||||||||||||||||||||||||||||||||
漢字 | 中華民國 | ||||||||||||||||||||||||||||||||||||||||||||||||||||
| |||||||||||||||||||||||||||||||||||||||||||||||||||||
日語名稱 | |||||||||||||||||||||||||||||||||||||||||||||||||||||
日語原文 | 中華民国 | ||||||||||||||||||||||||||||||||||||||||||||||||||||
|
辛亥革命推動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註 15],成為亞洲第一個得到國際廣泛承認的民主共和國[49][50]。此後,中華民國繼承清朝疆域,中央政權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行憲政府之更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後代表同盟國接收臺灣[註 16]、澎湖群島及南海諸島。1947年施行中華民國憲法,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選出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後,中華民國政府體制正式建立至今,同年實施《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用於對應國共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控制,中央政府於1949年底遷往臺灣。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軍協防台灣至1979年。1971年失去對中業島的控制後,中華民國有效統治臺澎金馬維持至今。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51],不再是聯合國會員國[52],之後與世界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斷交,成為有限承認國家[註 17]。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實質恢復憲政[53][54]。由於多次縣市改制及東、南沙群島轉交高雄市政府管理[55],現行行政區劃設有2省、6直轄市及22個縣市[56],其中省經過兩次組織調整,原省轄之政務已完全移交予中央政府[57]。
韓戰爆發後因臺灣戰略位置重要,在美援幫助下經濟快速成長,當時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現今已被視為已開發國家[58][59][60]。
1980年代末起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使政黨生態從一黨專制演變為兩黨制,形成多元自由的社會。[61][62][63]當前自由指數[64]、民主指數以及女性參政率在世界各國名列前茅,且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