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沃爾瑟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沃爾瑟環形山(Walther)是位於月球正面南部高地區的一座古老大撞擊坑,約形成於45.5億-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德國著名天文學家、約翰內斯·米勒的學生伯恩哈德·瓦爾特(Bernhard Walther,1430年-1504年),1935年該名稱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毗鄰巨大的德朗達爾環形山、西北偏北靠近雷喬蒙塔努斯環形山、阿里辛西斯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它的東南連接了努內斯環形山、南面橫亙着米勒環形山、而萊克塞爾環形山則坐落在它的西南方[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33.25°S 0.62°E,直徑134.2公里[3],深約4.13公里[4]。
沃爾瑟環形山外壁輪廓大致圓狀,但已受小隕坑的嚴重侵蝕和鑿刻,許多特徵已磨損變形,西側坑壁略微向外凸出。隕坑外側壁高低錯落,結構複雜,壁頂顯示有大量的尖峰,其中位於東側壁上的一處壁頂高出坑底達3000米以上。坑壁平均較周邊地形高1640米[1],內部容積約為17500公里³[1]。碗狀的坑底已發生改變,西南部地表較為平坦。靠東北是由數座山丘組成的中央峰,其中主峰高約2000米。中央峰的東北面緊挨着一群小隕坑。另外,坑底中心周圍還分布有數座較醒目的山丘,其中北面山丘高約1000米、最西北的高500米、東南側山丘高約800米、南部則是一座600米的圓錐形山丘。
Remove ads
命名
同月球正面大多數隕坑一樣,該環形山也是由十七世紀意大利天文學家和耶穌會天主教神父喬瓦尼·巴蒂斯塔·里喬利所命名,其拉丁名格式為"瓦爾瑟烏斯"(Valtherus),他在1651年創建的月名體系現已成為標準的月名[5]。早期的一些月面學家也給予該特徵不同的名稱:如佛蘭芒天文學家米迦勒·弗洛倫特·范·朗倫在他1645年發表的月圖中以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之名稱它為"英王查理一世"(Caroli I Reg. Britt)[6];而波蘭天文學家約翰·赫維留則將它與普爾巴赫環形山和雷喬蒙塔努斯環形山歸在一起,以地球上的黎巴嫩山命名它們為"黎巴嫩山"("Mons Libanus")[7]。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沃爾瑟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