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館,又名「香山別墅」,原是四川軍閥白駒重慶沙坪垻郊區的別墅,20世紀30年代,為養小妾而修建,因白駒自認為是白居易後裔,以白居易之號命其名為「香山別墅」;後成為國民政府軍統局的看守所,名為「軍統局重慶看守所」。

Quick Facts 「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
白公館監獄[1]
Thumb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重慶市沙坪垻區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1943—1949年
編號3-163
認定時間1988年1月13日
Close

歷史

1938年,軍統局用30兩黃金將其買下。1939年軍統將其改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稱「軍統局重慶看守所」,主要關押中華民國政府認為級別較高的政治犯。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後,白公館內犯人被遷移至渣滓洞。白公館改名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供美方人員居住。[2][3]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美合作所撤銷,美方人員回國,白公館才又恢復為看守所。並且軍統將西南的軍統集中營,息烽監獄、望龍門看守所、渣滓洞看守所合併,成立了白公館看守所,後稱「國防部保密局看守所」。

國民政府將渣滓洞、白公館等設為監牢,關押異見人士政治犯,被批評是白色恐怖[4]原地下貯藏室改為地牢,原防空洞改為刑訊室,住房改為牢房。1965年,原國民黨軍統西南區總務處處長沈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化部文物局局長李長路談了當年該處使用情況:送到「白公館」、「渣滓洞」的革命志士,都是在城內經過審訊的,到了「白公館」、「渣滓洞」後,雖也作「審訊」,但主要是「看守」、「處決」。

白公館曾關押過張學良、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廖承志中共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宋振中等,關押的政治犯最多時達二百多人。白公館院內的牆上寫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正其宜不計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

參看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