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茲堡-朗道方程,或金茲堡-朗道理論,是由維塔利·金茲堡列夫·朗道在1950年提出的一個描述超導現象的理論[1]。早期的金茲堡-朗道方程只是一個唯象的數學模型,從宏觀的角度描述了第一類超導體。1957年,蘇聯物理學家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基於金茲堡-朗道理論提出了第二類超導體的概念[2]。1959年,列夫·戈爾科夫英語Lev Gor'kov結合BCS理論,從微觀角度嚴格證明了金茲堡-朗道理論是BCS理論的一種極限情況[3]。為了表彰金茲堡和阿布里科索夫對超導理論的貢獻,他們與研究超流理論的安東尼·萊格特共同獲得了20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理論

金茲堡-朗道方程是由金茲堡和朗道在朗道的二級相變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4]。他們斷言超導態可以通過一個序參量(complex order parameter)ψ(r) 來表徵。這個形似波函數的序參量測量的是超導體在低於超導轉變溫度Tc時的超導有序度("degree of superconducting order"),在BCS理論的框架中可以視為描述庫柏對質量中心位置的單粒子波函數[5]。在臨界相變點附近,超導體的自由能密度 可被展開為如下形式:

[6]

,則上式化為常態下的自由能 表示有效質量表示有效電荷A磁矢勢磁場強度。在後續的實驗中,人們發現 基本電荷)。

當自由能取極小值時可得金茲堡-朗道方程

 

,可推導出電流密度

[6]

分析

如果不考慮金茲堡-朗道方程中的磁場與梯度項,方程可化為:

[6]

由於 ,當 時,自由能的最小值出現在 ,對應着非超導的普通狀態。當 時,自由能的最小值出現在 ;之所以被記為 ,是因為 是在超導體內部「無窮深」處取得的這一函數值,「無窮深」意味着完全屏蔽了外表面的電磁場或電流。[6]

若已知 ,且 ,則可以計算出金茲堡-朗道方程中各個係數的表達式。使用經驗方程進行估計可知:

其中 [6]

相干長度與穿透深度

金茲堡-朗道方程預測了超導體中兩個新的特徵長度。

第一個叫做超導相干長度英語superconducting coherence lengthξ。對於T > Tc (一般相),相干長度由以下方程給出:

對於 T < Tc (超導相),相干長度由以下方程給出:

第二個叫做穿透深度λ。這個概念最初是由倫敦兄弟在他們的倫敦理論中提出的。如果使用金茲堡-朗道模型中的參數來表示,穿透深度可以寫作:

其中ψ0 表示在沒有電磁場的條件下序參量的平衡值。外加磁場在超導體中的指數衰減可以通過穿透深度來定義。通過計算超導電子密度恢復到其平衡值ψ0 時產生的微小擾動,我們可以確定這個指數衰減。磁場的指數衰減與高能物理中的希格斯機制是等價的。

朗道還定義了一個參數κκ = / 現今被稱為金茲堡-朗道參數。朗道提出,第一類超導體應滿足 0<κ<1/,而第二類超導體應滿足κ>1/。如此一來,金茲堡-朗道理論通過定義這兩個長度,就表徵了所有的超導體。

解析解

金茲堡-朗道方程可化為以下形式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

[7]

其中是一個復值函數,且有{x∈ℝ, t≥0};a和c為復常數,b∈ℝ。若假設a、b、c都是正實數,則金茲堡-朗道方程有下列行波解:


部分解析解的行為如下所示: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