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一氧化碳

无机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氧化碳
Remove ads

一氧化碳(英語:Carbon monoxide),分子式為CO,是無色、無臭、無味的無機化合物氣體,比空氣略輕。在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於氨水。空氣混合爆炸極限為12.5%~74%。 一氧化碳是含物質不完全燃燒的產物。也可以作為燃料使用,和水在高溫下可以生成水煤氣(一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合物)。有些現代技術,如煉鐵,還是會產生副產品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用作身體自然調節炎症反應的三種氣體之一(其他兩種是一氧化氮硫化氫)。

事实速览 一氧化碳, 識別 ...

由於一氧化碳與體內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紅蛋白較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速度慢3600倍,當一氧化碳濃度在空氣中達到35ppm,就會對人體產生損害,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又稱煤氣中毒)。

雖然一氧化碳有,但動物代謝亦會產生少量一氧化碳,並認為有一些正常的生理功能。

Remove ads

歷史

古代希臘人羅馬人曾經用一氧化碳進行處決。11世紀一位西班牙醫生第一次描述了這種氣體。

最早製備一氧化碳的是法國化學家德·拉索內法語Joseph-Marie-François de Lassone(1776年)。他通過加熱氧化鋅製得了一氧化碳。但由於一氧化碳燃燒時產生了與氫氣類似的藍色火焰,de Lassone錯誤地認為他製得的是氫氣。在1800年英國化學家William Cruikshank才證明一氧化碳是由元素和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最早對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徹底研究的是法國生理學家Claude Bernard。在1846年,他讓吸入這種氣體,發現狗的血液「變得比任何動脈中的都要鮮紅」。現在我們知道血液變成「櫻桃紅色」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

由於一氧化碳可以使血液變得非常鮮紅的特點,一些肉品商人用一氧化碳處理鮮肉,可以使生肉不被氧化變色,甚至可以在10℃的溫度下保存28天還如同新屠宰的肉,並因此引起非議。美國消費者協會認為即使這種處理沒有害處,也會掩蓋肉不新鮮的狀態,即使肉品處於即將腐爛狀態,消費者也不知情。

據報導,一氧化碳也用在納粹大屠殺名為T4「安樂死」計劃,納粹由海烏姆諾透過貨車運送氣體。

Remove ads

性質

一氧化碳的摩爾質量是28.0,它比空氣的摩爾質量28.8略輕。燃燒一氧化碳時會產生藍色火焰。

製備

工業用製備

在工業上,通常採取二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與碳反應的原理製取:

Remove ads

實驗室製備

在實驗室中可將脫水劑(如濃硫酸)滴入甲酸裂解以製取一氧化碳

亦可用碳酸鈣加熱,製得一氧化碳。

Remove ads

其他

有機物氧氣不足夠的環境下燃燒,會發生不完全燃燒,會生產一氧化碳。例如丙烷的不完全燃燒:

Remove ads

毒性

Thumb
一氧化碳毒性示意圖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氣體,但吸入對人體有十分大的傷害。它會結合血紅蛋白生成碳氧血紅蛋白,碳氧血紅蛋白不能提供氧氣給身體組織。這種情況被稱為血缺氧。濃度低至667ppm可能會導致高達50%人體的血紅蛋白轉換為碳合血紅蛋白,可能會導致昏迷和死亡或變植物人。而香煙中亦含有一氧化碳。 最常見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頭暈、疲勞和虛弱,另外還包括視網膜出血,以及異常櫻桃紅色的血。 暴露在一氧化碳中可能嚴重損害心臟中樞神經系統,會有後遺症。一氧化碳可能令孕婦胎兒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在封閉的環境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可以很容易達到造成致命的濃度。平均而言,每年在美國就有170人因一氧化碳而死。然而,根據佛羅里達州衛生署資料「每年有500多名美國人死於一氧化碳意外接觸,美國各地的有數千人因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緊急醫療照顧」 這些可能產生一氧化碳的產品包括故障的燃料燃燒機器,如,爐灶,熱水器和室內加熱器。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協會(AAPCC)報告於2007年有39人死於一氧化碳中毒。2005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報告有94宗因發電機而導致相關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一氧化碳也是煙草燃燒產生煙霧的次要成分。 在台灣,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統計,2009-2013年間,居家一氧化碳中毒意外事件共計197件,造成 55 人死亡及 471 人受傷。多數原因皆為熱水器安裝不適當所致。[1]

Remove ads

存在

一氧化碳存在於各種自然和人造環境中,以「PPM」來度量的典型濃度如下:

更多信息 濃度, 來源 ...
Remove ads

大氣中的一氧化碳

Thumb
MOPITT(對流層污染測量儀)在2000年檢測全球一氧化碳的含量

目前在大氣中,一氧化碳是少量存在的氣體,主要由火山活動產生,但也會因自然和人為的火災(如森林大火,焚燒秸稈甘蔗以驅趕甘蔗園裏的蚊蟲)所產生。燃燒化石燃料也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

而一氧化碳最主要的天然來源是由對流層中的光化學反應而產生,每年產生約5 x 1012千克一氧化碳。

天文物理

在地外的星際介質中,一氧化碳十分常見,其分佈之廣,僅次於氫分子,排名第二。由於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對稱,其輻射出的譜線遠比氫分子明亮,因而更容易偵測到。1970年,電波望遠鏡首次在星際空間中偵測到一氧化碳。由於氫分子只能用紫外線檢測,過程中必須使用太空望遠鏡,時至今日,一氧化碳已成為在星系中檢測分子時,最常用的示蹤物。恆星形成過程大多發生於分子雲內,科學家觀測一氧化碳後,對分子雲的認識大有增長[8]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