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丁一嵐
中国电台播音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丁一嵐(1921年10月10日—1998年9月16日),原名劉孝思,曾用名于虹、路群、劉嘯詩,天津塘沽人,祖籍福建閩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台播音員,前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的夫人,曾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台長。
生平
丁一嵐出生在直隸省天津縣塘沽地區[2]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1935年在天津參與中國共產黨組織的一二九運動,並由此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敢死隊。1937年9月,初中畢業的丁一嵐不顧家庭勸阻,與一名同學奔赴延安,進入陝北公學學習[3][4]。1938年2月,丁一嵐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進入中共在延安開設的黨校學習,並改名于虹,畢業後留校任俱樂部主任[5],是年年底赴晉察冀邊區參加婦女工作,翌年3月,丁一嵐在平山縣擔任婦女抗日救國會副主任兼宣傳部長。[6][7]
1941年,丁一嵐向《晉察冀日報》投稿了一篇名為《血的控訴》的稿件,時任總編輯鄧拓讀到稿件後親自修改並去信丁一嵐鼓勵其繼續寫作,此後兩人時常互通書信。1941年底,丁一嵐與鄧拓在平山瓦口川首次見面,翌年3月7日,兩人正式結婚[7],此後丁一嵐赴報社擔任編輯、記者等工作。[6][8]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丁一嵐受報社委託向群眾播報抗戰勝利的新聞,因聲音洪亮受到領導的欣賞,丁一嵐在10月被調往新華廣播電台工作,輾轉於張家口、晉察冀和陝北之間,後升任新華廣播電台播音組組長[9]。1949年,丁一嵐與齊越一起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播音工作。[6][10]
1954年,丁一嵐作為中國廣播代表團代表之一訪問蘇聯,回國後先後被任命為中國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副主任兼播音部主任,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編輯科長、台長,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部主任、總編室主任等職[5][7]。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前後,丁一嵐成為被批鬥的對象,丈夫鄧拓自殺,她自己遭隔離審查,下放房山農場、河南淮陽幹部學校等地勞動[8]。文革結束後,丁一嵐一家得以平反。1980年,丁一嵐作為鄧拓的遺孀出席了中共中央為鄧拓舉行的追悼大會[11],同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7]。1982年—1985年,丁一嵐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台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9]。
離休後,丁一嵐開始撰寫《晉察冀日報史》等文獻,並着手籌備建立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1986年5月,丁一嵐參加了在福州召開的「鄧拓學術思想討論會」,1987年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正式成立後,丁一嵐擔任副會長。1991年,丁一嵐確診腎衰竭,深受腎病影響的丁一嵐在1994年創辦了《腎友知音》季報免費在全國各醫院的血透室發行[3][11],同年,福州的鄧拓故居被闢為紀念館並開放後,丁一嵐再度赴福州參與了揭幕典禮[7][8]。1998年9月16日,丁一嵐病逝於北京市,享年77歲。[6]
Remove ads
家庭
丁一嵐的祖籍為福建省閩侯縣,父親在天津北方鐵路工作。丈夫鄧拓是中國報刊政論家、學者、作家,兩人在1942年結婚。丁一嵐育有5個子女(3女2子),長女鄧小嵐和次子鄧雲出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三女鄧小虹、四子鄧壯、幼女鄧岩則出生於1950年代。[3][12]
著作
丁一嵐著有《鄧拓詩集》以及《燕山夜話》合集、《中國救荒史》等。[5]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