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丁公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丁公量(1921年10月—2017年3月7日),浙江省定海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將領。
出生於定海縣北門帥旗弄口、登龍橋下的丁七房。祖父丁紫垣[1]又稱丁七爺,是清朝時縣官。父親丁淞生是辛亥革命後定海縣第一任縣長[2]。1935年,丁公量參加童子軍。1936年,丁公量參加中國共產黨在舟山的地下活動。1937年,考入上海中法工學院。同年冬,他參加共產國際情報組織,任政治交通。1938年1月,丁公量參加新四軍,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新四軍教導團特派員[2]。1939年6月23日,日軍攻占定海縣後,祖父丁紫垣出任維持會長,被游擊隊棍斃。父親丁淞生主張抗日,與國民政府縣長蘇本善爭奪農村勢力範圍,被蘇本善設計殺害[1]。
抗日戰爭期間,丁公量擔任新四軍教導總隊鋤奸幹事,新四軍第一支隊政治部特派員、軍部教導總隊特派員。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收押於上饒集中營。與國府軍統相關的同母姐姐(應是長姐丁慧峰[1])前往上饒試圖保釋丁公量,因政治立場相反被拒絕。10月,與汪海粟從茅家嶺監獄逃出。在福建省蒲城縣盤亭鄉,被鄉公所抓壯丁,與汪海粟分散。後逃出到上海,在上海地下黨幫助下,回到新四軍。1942年12月,丁公量隨部隊前往浙東開闢抗日根據地[2]。1943年,先後擔任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政治部保衛科科長、敵偽軍工作部部長、支隊政治處主任、幹部團參謀長[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部保衛部長,二十軍五十八師172團政委,第三野戰軍九兵團政治部保衛部長。1953年,參加朝鮮戰爭,擔任任志願軍代表團代表出席板門店談判,後任遣返戰俘辦公室主任[4]。1954年,任華東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60軍181師政委。後轉任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5]。2017年3月7日凌晨逝世,虛歲95歲[6]
Remove ads
家庭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