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七校聯合辦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七校聯合辦學是指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地區七所教育部直屬高校之間施行的一種聯合辦學模式,即在參加聯合辦學的任何一間學校就讀的本科生,可以修讀參加辦學的其他學校指定的輔修或雙學位專業,並最終取得輔修或學位證書[1]。這七所高校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歷史

七校聯合辦學的前身是1994年開始的五校聯合辦學。當時在湖北省教育廳的支持下,當時的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協議規定這5所學校的校本科二、三年級學生可在5所高校之間相互選課、輔修專業和修讀雙學位。這一時期被稱為第一階段聯合辦學

2000年高校體制調整後,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合併成立新的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等學校合併成立華中科技大學。在這種情況下,五校聯合辦學變為三校聯合辦學。2001年經華中科技大學提議,開展由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部屬7校參與的聯合辦學,實施7校聯合辦學。聯合辦學進入了第二階段,即一直持續到現在七校聯合辦學。第一輪為2001年至2007年,第二輪為2008年至2015年。[2][3]
到2008年為止,武漢地區重點大學之間的七校聯合辦學,成為中國大陸持續時間最長、實質性參與高校最多、合作範圍最廣、受益學生最多的一種聯合辦學模式。[3]

為了方便華中科技大學學生,華中科技大學開行了到武漢大學信息學部的雙學位校車。[4] 2011年10月10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互派交換學生和互相承認學分學歷等。[5][6]

2019年12月,參加七校聯合辦學的各校宣布暫停面向2018級學生的聯合辦學[7],因聯合辦學的方式不符合國務院和教育部的相關精神[1]

Remove ads

辦學模式

在漢七所部屬高校的學生可以跨校互相選修課程,實行學分互認,成功修滿所需學分(一般50個)後可獲得第二個學位證。每個學分收費100元。[8]

管理機構

七校聯合辦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聯合辦學指導委員會」,由各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組成,下設「聯合辦學協調小組」,由各校的教務部、處長組成。

專業設置

以下為2011級各校輔修學位:[9]

更多信息 學校, 專業 ...
Remove ads

辦學現狀

截至2011年,報名修讀七校聯合辦學項目的學生已超過3.5萬人,開辦專業由25個增加至50多個,參加該項目的學生人數由每年1364人增至5000多人。跨校報名輔修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英語、新聞、法學等專業的學生也特別多。其中參加七校聯合辦學的文科生也多於理工科學生。部分熱門專業因報名人數太多,要根據成績或者搖號確定人選。[8]

報名參加該項目的學生中,約四成學生最終沒有獲得第二學位未拿到雙學位證的學生,但修滿一定學分的還是可拿到輔修證,或是記錄下來已修課程學分。[8]

部分學校對取得第二學位有其他要求,比如武大要求過英語六級華科華師要求過英語四級[8]

有些通過七校聯合辦學取得「第二學位」的學生發現,自己取得的學位在教育部網站上查不到,不能享受研究生待遇。武漢理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鐘鳴認為「雙學位」一詞包含了第二學士學位與輔修二學位,但其實輔修取得的雙學士學位是由校方獨立頒發的,只有頒發學校承認,在教育部查不到;第二學士學位是指畢業後的學生另外花費兩年時間攻讀另一個專業,這樣的學位可以取得教育部電子註冊,網上可查,等同碩士研究生待遇。根據《高等學校培養第二學士學位生的試行辦法》,跨專業選修課程是允許的,但不得授予第二學士學位,只能授予一個學位證書。[10]

但根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對其2012年畢業生進行的調查,輔修雙學位的學生就業率明顯高於未輔修者,雙學位對於學生畢業找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1]

Remove ads

類似模式

部分在漢省屬院校借鑑「七校聯合辦學」項目,另外形成了「十校聯合辦學」項目。[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