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是三區革命時期,三區(伊犁、塔城、阿山)軍民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1][2]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於1949年建成,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歷史
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成立前夕,在阿合買提江·卡斯木的倡議下,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開始修建。1949年夏,活動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三區革命政府領導人及軍民參與軍事活動、文化活動、體育活動、群眾集會的場所。[3][1]夏季時,會在活動中心的露天劇場放映電影、表演節目。[2]
新疆和平解放後,《白毛女》等舞台劇在活動中心的露天劇場上演。1950年代開始,伊寧市園林處、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伊寧市委員會等單位陸續將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作為其辦公地點。1991年,以上單位陸續遷出,伊犁地區文物保護管理所開始管理和維護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1993年,舊址檢閱觀禮台一部分被闢為伊犁地區博物館(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2004年,博物館新館建成,博物館遷出舊址。此後舊址又有一段時間作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群藝館(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文化館)辦公場所[a]。[3]
保護方面,1989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被調查並建檔。1991年,第三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公布,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為「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之一。[2]200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之一。[5]2008年,伊寧市人民政府公布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的保護範圍與建設控制地帶。[6]同一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複查。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於1992年、2013年等時期經歷恢復、修繕,期間也經歷數次對舞台屋頂、觀禮台屋頂的局部修繕工程。[1][7]
Remove ads
位置形制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檢閱觀禮台和舞台一角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坐落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人民公園內,舊址周圍為樹木。[1]
三區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舊址整體坐西向東,自東向西分為三部分:檢閱觀禮台、露天劇場、舞台。舊址東西100米,南北53餘米,占地約5330平方米。其中建築以磚木結構建築為主。檢閱觀禮台是二層蘇式建築,建築面積1445平方米,長近59米,寬24餘米,平面呈中心對稱,立面中高兩側低。樓前有面積150平方米的水泥平台,平台原為青磚,後鋪築水泥地面。進入檢閱觀禮台內,分為前後兩廳,前廳有通向二層的樓梯,東西兩側各有一間屋,二層與一層布局類似。兩層皆為木地板,建築天棚也為木質。檢閱觀禮台內外存不同石膏雕飾。[3][8]
露天劇場位於檢閱觀禮台西側,檢閱觀禮台與舞台之間,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劇場原有可容納千人左右的四列長條木質坐席,皆不存。劇場地市東高西低,便於觀看演出。劇場周圍有土坯砌築的圍牆。位於最西側的舞台與露天廣場平面形成「T」字形,同檢閱觀禮台一樣,為蘇式建築風格建築。分為舞台演出區域和化妝間,建築長28米,寬22米。為不影響觀看視線,舞台樂池設於地面以下。舞台演出區域面積約200平方米,為木質地板。舞台演出區域後有小門,穿過小門為通向兩間化妝室的走廊。舞台靠近南北兩側牆體處分別有3根石質立柱,舞台上共有10根木質立柱支撐屋頂,舞台屋頂為鐵皮頂。如柱等處存不同石膏雕飾。[3][8]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