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師

中國古代太師、太傅、太保三個官名的合稱, 負責輔助年少的君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師中國古代太師太傅太保三個官名的合稱。後亦有三師三公之稱,唐代三師為:太師、太傅、太保之合稱,太尉、司徒、司空則合稱三公。

諸公官位之來源和演變

周成王平定三監和淮夷後,編系《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1]

秦朝不設三師,設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西漢時,漢武帝廢太尉改立大司馬漢成帝御史大夫大司空漢哀帝丞相大司徒,尊其為三公。[2] 東漢曹魏晉朝[3]南朝皆如此分。

北魏時,另立太師太傅太保三官尊號,曰三師。後周改曰三公,隋朝復三師。[4]

更多信息 秦, 西漢(前漢) ...
Remove ads

中國

該職位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相當於後世的宰相,權力頗大,主要負責輔助年少的君主執行政務。三師唐朝授以元老重臣之最高榮銜、地位極尊,所施極嚴,無人則闕。三公,則作為親王、大臣的加官榮銜,位次三師。唐末,三師三公皆加授藩鎮,所施其濫。

九品中正制以後,三師為正一品官。北魏時期,又設置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稱「東宮三太」,正二品。自北齊以後,稱「三師」,負責訓導和輔佐皇太子品級由唐朝起升為從一品。到宋朝升爲正一品,三師只作為加官,失去實際職能。

朝鮮

高麗時三師為大師大傅大保[5],相當於中國的太師太傅太保

越南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