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
Remove ads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蹟位於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包括萬人墳、千人墳、慰安所、日文摩崖石刻、碉堡等遺址,1983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15年被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3]

事实速览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萬人墳

三灶島萬人墳位於三灶鎮聖堂村竹瀝的山坡,是1938年侵華日軍三灶大屠殺殉難者的墓地。原墓位於三灶鎮茅田村,由三灶華僑和港澳同胞在1948年集資修建。原墓由墳墓、牌坊和紀念碑組成,占地約500平米。1969年,當地政府對萬人墳進行了重修。1979年,萬人墳被遷至竹瀝的山坡重建,除了墳墓、紀念碑和牌坊外,還增建了兩座涼亭,占地面積擴充到約1萬平方米。紀念碑高6米,為磚石混凝土結構,上書「三灶島三·一三死難同胞紀念碑」。牌坊為混凝土結構,對聯書「日偽凶狂血灑人間千載憤,中華抗暴氣貫山河萬古存」,橫額書「悲恨長天」。[4]:81-82

千人墳

Thumb
三灶島千人墳

三灶島千人墳位於三灶鎮三灶社區魚弄三居民小組西公仔山西北腳[5],是1938年侵華日軍三灶大屠殺魚弄村殉難者的墓地。三灶大屠殺期間,日軍血洗魚弄村,將抓來的386名村民用麻繩捆綁,鐵絲穿掌,五人一串,十人一排推進大土坑機槍掃射屠殺。[6]:170

千人墳由魚弄村華僑和港澳同胞1949年集資修建。千人墳由墳墓、紀念碑、祭台、欄杆組成,1982年增建了兩座涼亭,占地約900平方米。紀念碑為5米高磚石混凝土方形結構,正面陽文楷書寫着「三灶抗敵殉難人民之墓」,兩側寫着「殺身成仁」、「捨生取義」。[4]:82

慰安所

Thumb
三灶島慰安所

三灶慰安所遺址位於三灶鎮海澄村上表村民小組上表路五巷12號[5]。日軍占領三灶後,在上表村和蓮塘村開設日軍慰安所。上表村用上電燈後,慰安所被集中在上表村,公開的名稱為「軍人集會所」。日軍藉口上表村有人私藏槍支謀反將全村男人殺害,後又搗毀全村房屋,僅留「閱報書社」和幾間民房作為慰安所。慰安所由一個為日軍供應軍需的「福大公司」經營。據為慰安所做防疫工作的鐘泉老人講述有四批慰安婦先後來到三灶。第一批為10名台灣人;第二批為9名廣州人;第三批為10名韓國人;第四批是10名香港人[7]:113-115[8]

興亞國民學校

興亞第一國民學校遺址位於三灶鎮中心村中興小學內,現存兩根正方形麻石門柱,其中一根上刻有「興亞第一國民小學」[9]

興亞第二國民學校遺址位於海澄村蓮塘村民小組海澄小學內[5]。這兩所學校1938年4月由侵華日軍在三灶島開辦。

「興亞國民第一學校」用於來自日本沖繩縣農業移民的子女教育。「興亞國民第二學校」用於對三灶當地中國兒童的皇民化教育。「興亞國民第二學校」首任校長由漢奸湯聘臣擔任,第二任校長是日軍駐三灶警備司令稻澤紋治。教務主任先後由台灣人利煥呂和羅時雍擔任。[7]:105-107[8]

日文摩崖

三灶日文摩崖位於三灶鎮海澄村上表村民小組轎頂山脊[5],是侵華日軍為44名死去的日本人而刻的摩崖文字[10]

碉堡、彈藥庫

三灶侵華日軍碉堡遺址分布在三灶鎮海澄村正表村民小組觀音山南坡半山腰、魚月村定家灣村民小組橫欄山山頂、中心村委會轎頂山、海澄村委會畔山御海小區。彈藥庫遺址位於海澄村金海灘路與涌金路交界的涌口山下。[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