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龍屬
艾雷拉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龍屬(屬名:Sinosaurus),舊稱中國雙脊龍,是一種獸腳亞目的肉食性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早期,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的祿豐組,為二足行走的堅尾龍類,身長約5.6公尺。
此種恐龍曾長時間的被誤認為是雙冠龍,現在已被正名。
Remove ads
發現及物種


編號KMV 8701的化石最初在1987年發現,被認為是一個新的物種,並於1993年命名為中國雙脊龍(Dilophosaurus sinensis)[2][3][4]。其後於1994年發現了更完整的化石,並被歸類於同一物種。2003年,董枝明研究中國龍的標本,發現牠與中國雙脊龍非常類似。由於中國龍屬較早被命名,中國雙脊龍於是成了牠的異名[5]。
多年來,古生物學家將多個標本歸類為中國雙脊龍,現在屬於中國龍。董在2003年描述了編號LDM-LCA10的標本,包含一個頭顱骨及不完整的顱後骨骼[5]。2012年,徐星描述了兩個標本:編號ZLJ0003包括部份頭骨及部份顱後骨骼、編號ZLJT01為一個亞成年體,由前頜骨碎片、不完整的上頜骨、破碎的上頜、淚骨、成對的額骨、成對的頂骨、不完整的顱骨、不完整的齒骨、2個肋骨碎片以及一個尾部神經脊組成[6]。
正模標本(編號IVPPV34)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的祿豐組下層,包含一個上頜骨、破碎的下頜骨頭與牙齒。牙齒側面扁平,並在前後編緣都有鋸齒狀。牙齒向後彎曲。這樣的材料過於稀少以致於無法估量牠的確切體型。過去亦有其他化石被歸類為中國龍,現在證實屬於兩種原蜥腳下目[7][8][9],例如金山龍[10]
胡紹錦在1993年把編號KMV 8701標本歸類於中國雙脊龍[4]。在2013年,根據Currie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國雙脊龍與三疊中國龍是相同物種[11]。標本KMV 8701是一個頭顱骨(長度為525毫米),並接近完整。KMV 8701的身長估計有5.6公尺,從而得知了中國龍的長度[5]。KMV 8701現在被歸類在中國龍屬,但仍缺乏詳細的描述。2012年,一個新的中國龍標本被敘述,代表著本屬的一個新物種[6]。
Remove ads
中國龍是由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在1948年所敘述、命名,模式種是三疊中國龍(S. triassicus)。屬名裡的「Sinae」是拉丁文的中國;種名則意指化石發現處的最初鑑定年代[12]。
敘述
中國龍是唯一有發現完整腦殼的雙脊龍科。兩個部份腦殼化石在2012年之前被發現,並且可能是完整的,但被沉積物掩蓋。在2011年,一個保存良好的腦殼被發現,僅缺少額骨與眶骨[6]。
分類

中國龍最初被認為是種類似雙脊龍的腔骨龍超科恐龍。在2003年,奧利佛·勞赫(Oliver Rauhut)提出中國龍是種更衍化的獸腳類,接近冰脊龍和中國雙脊龍[13]。2013年Carano在一項尚未發表的研究中認為中國龍是種獸腳亞目[14]。過去中國龍屬曾被認為是個疑名[4][15][16],直到證實中國雙脊龍是牠的異名,中國龍屬才被認為是個有效屬[5][17]。
由於牠的顴骨前端並未接觸眶前孔邊緣,而且上頜骨牙齒是完全在眼眶前面,並在淚骨垂直線前結尾,類似南極洲的冰脊龍[18]。
2007年祿豐恐龍博物館在祿豐盆地發現了新的中國龍標本(編號ZLJT01),化石包含一個不完整的頭骨及其他顱後碎片。根據Smith等人的系統發生學研究,中國龍不屬於基礎雙脊龍科,而是種更先進的獸腳亞目類群[17]。
以下是由Christophe Hendrickx與Octávio Mateus所提出的演化樹,它將中國龍分類為冰脊龍的姐妹分類單元,並同屬於最基礎的堅尾龍類[19]。
獸腳亞目 |
| ||||||||||||||||||||||||||||||||||||||||||||||||||||||||||||||||||||||||||||||
Remove ads
古生物學
中國龍與雙脊龍都擁有成對的頭冠,然而這個冠並非用來打鬥,很可能僅為展示功能[6]。

中國龍的前頜骨及上頜骨之間有深缺口,董提出這個缺口用來容納下頜肌肉,使中國龍具備強大的咬合力。根據牠的下頜功率估計,中國龍可能為掠食性動物或食腐動物。董指出牠的前頜由狹窄的鉤狀喙覆蓋著,用於撕咬皮膚和肉。董研究中國龍的腳發現它和現代禿鷹類似。中國龍以雙腳行走,以適應捕捉大型獵物,例如原蜥腳下目[5]。
古生態學

三疊中國龍的模式標本IVPP V34出土於中國雲南省祿豐組的張家窪地層,這是由暗紅色沉積物形成的岩床,年代估計為侏羅紀早期,約1億9600萬至1億8300萬年前。在此地發現的中國龍標本有:IVPP V97(postcrania)、IVPP V36(牙齒)、IVPP 37(牙齒)、IVPP V88(髂骨)、IVPP V35(牙齒和顱後骨骼)、IVPP V100、IVPP V48(牙齒和顱後骨骼),由楊和卞在1938年發現。FMNH CUP 2001-2003由E. Oehler和胡發現。FMNH CUP 2097、FMNH CUP 2098、FMNH CUP 2004、FMNH CUP 2005由楊和卞在1948年於張家窪岩層發現。
中國龍與以下幾種動物生存於同一時代的相同地區:可疑的鐮刀龍超科峨山龍、可能是獸腳亞目的蘆溝龍、早期哺乳類吳氏巨顱獸、中真鱷類的滇中龍、裝甲亞目的卞氏龍與大地龍、原蜥腳下目的祿豐龍、金山龍、昆明龍、金沙江龍、雲南龍。
中國龍經常以「中國雙脊龍」的形象出現在各種科普讀物中。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