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市時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市時程(time to market)簡稱TTM,是從產品概念提出,到產品可販售之間的時間。上市時程很重要,因為上市太晚會侵蝕原本規劃會購買此產品的目標市場[1]。常見的假設是上市時程對於首發產品非常重要,但是,任何產業中產品延後上市都會降低收入,包括減少了產生收入的機會之窗,以及讓產品更早過時,被其他產品取代[2]

量測上市時程

沒有量測上市時程的標準,量測的值也會有很大的變化。首先,不同組織對上市時程的起點就有不同的定義。

例如,汽車產業的開發週期是從產品概念被核可開始計算[3],其他組織認識到要等專案人員到位,專案才真正開始,若開發人員還在其他現有專案中,從專案核可到專案真正開始還需要一大段時間。因此,他們將專案人員全部到位算是專案的開始。在專案核可或是人員到位之前的專案初期,有些組織會稱為模糊前端(fuzzy front end),此階段會花一大段時間,雖然模糊前端很難量測,但為了有效的上市時程管理,仍需要列入量測中。

再次,上市時程結束點的定義也各有不同。有些組織的產品開發只考慮工程樣品的,認為產品從工程部門移轉到工廠,其專案就結束了。其他組織則定義為運出第一批新產品時,或是有客戶購買時。一些大量生產的產業會定義產品販售到一定數量才算專案結束,例如每月一百萬件時。

上市時程的量測也會大幅受複雜度的影響:產品本身的複雜度,所使用的技術,製造流程,或是組織性的複雜度(例如委外的零件)。新產品的上市會比已有產品的衍生機種要慢。有些公司成功的讓其新產品上市,但是要提昇產品層次仍然很困難。

雖然上市時程會有很大的變化,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組織管理上市時程的能力,是否可以領先其競爭者。

Remove ads

上市時程和品質

有一個許多組織默認的假設英語tacit assumption,上市時程和產品品質是開發流程中對立的兩個屬性。若省略開發流程中的一些步驟,可以縮短上市時程,但會降低產品品質[4]。對一些使用高度結構化開發流程(像是Phase–gate model英語Phase–gate model六標準差)的組織,產品開發是有明確定義的流程,需要去遵循的。省略步驟(可能因為時間壓力)的結果不一定好,若這些步驟最終還是需要完成,這不但會降低品質,甚至有可能會拉長上市時程。

有些組織則會以更積極冒險的方式看待,認知到無法每一個專案都完成所有步驟。再者,他們積極的應用工具和技巧以縮短或重要各步驟,減少決策時間,讓活動自動化。目前已有許多這類的工具。

上市時程種類

各組織會因為不同的理由而提昇上市時程,以下是一些上市時程的變體

  • 根據市場機會分析,靈活掌握市場機會。考慮新產品開發和收益最化的最佳時間。若是太早,產品無法接觸到所有目標受眾,若是太晚,會錯過銷售的高峰值。
  • 單純追求速度,越快上市越好。這對於快節奏的產業是有必要的,不過這不一定都是最佳解法。
  • 更加可以預測的時程。不是要求上市越快越好,而是讓產品如期發佈,例如產品配合某個展會發佈,會更有價值。除了像Stage-Gate或是Six Sigma等流程外,專案風險管理也是很有用的工具。
  • 讓使用資源最小化,包括人力。許多管理者認為專案時間越短,其成本也越低,因此用上市時程管理來減少支出。減少上市時程的一個主要作法是讓專案有更多的人員[4],因此越快的專案可能因為人員更多而更昂貴。
  • 變更的靈活性。產品創新英語Product innovation常和改變緊密相關,改變的需求也常常是在專案中間出現。因此,在開發中允許改變,而不會造成太大的干擾,是很寶貴的。例如,公司的某一個目標是滿足客戶,可能是在開發中因應顧客回饋而改變產品需求而達到。因此,上市時程應該從需要的最後一次改變算起,直到產品發佈為止。

上述的上市時程說明了:組織的上市時程目標需對準商業策略,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

歷史

第一個有記錄,有關上市時程的研討會是由AiC的Bart Hall主辦,於1995年10月25-26日在倫敦的St James飯店舉行。其主席是Mike Woodman。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