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全球大學排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簡稱「上海排名」,為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1]。此排行榜原先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編制及發表[註 1],於2003年首次對外公佈,是第一個多指標的全球性大學調查[2],後在學者的幫助下完善[3][4]

事实速览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類別 ...

發展至今,此排名囊括了世界性綜合及學科榜單,後也添加了獨立的地區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及《馬其頓高校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獲評為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5][6][7]。其因以客觀數值作為準則而獲得讚賞[8],但其也因忽視了人文學科與教學素質而受到批評[8][6][9]

Remove ads

發展歷史

創辦《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初衷,是為了分析中國的大學在全球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位置[4]。1998年,中國政府認為中國大陸需要數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這個想法也成為了此排名誕生的源流[2]。其後,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之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的學者,於2003年6月首度發表有關排行榜,成為了第一個多指標的國際大學調查[2],並在學界掀起了關注及討論。當時研究中心的執行主管表示,因中國的大學在此榜單中的表現未如理想,故多數中國人對其漠不關心。[3]之後,一群歐洲學者遠赴上海,協助完善排名的調查方式及準則。[3]為了滿足多角度的評核,研究中心一叩洪鐘,2007年起增添了年度世界學科排名;為迎合個別地區的發展情況,他們後也在2011年加入了獨立的《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及《馬其頓排名》。2009年起,排名由不隸屬任何政府組織或大學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發表並保留所有權利[1][10]

全球性排行榜

綜合

指標與權重

更多信息 範疇, 標準 ...

正面評價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獲不同機構及人士的讚賞。《經濟學人》雜誌及《高等教育紀事報》分別於2005及2010年,讚賞上海排名為「世界研究型大學最看重的年度評核」[13]以及「最著名及具影響力的世界大學排名」[14]牛津大學校監彭定康澳洲國立大學前校長伊恩·丘博曾就此排名的準則作出過評價:前者認為有關統計方式「紮實及公平」;後者表示「上海交大排名迅速流傳至世界各地」及「給予了重要的研究表現與聲譽比較」。[15]波士頓學院金融教授菲利普·G.·阿特巴赫亦摘文提及上海排名以「合理、目標清晰及透明度高」為優點[16]歐盟委員會在2003年12月31日以頭條新聞報道了ARWU「使用若干科研表現指標對大學進行認真評價」[17]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的 Simon Marginson教授認為ARWU的優點之一在於「遵守了學術研究的規範」。這個排名避免了其他大學排名中,多元化之類的「政治正確」的干擾,單純衡量學術能力,是更加合理的。

Remove ads

負面評論

正如其他大學排行榜一樣,《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也受到一定的批評。其指標與權重被指過於「依賴國際獎項的多寡」,此弊病使之「重理工及研究、輕人文及教學素質」。[8][6][18][19]一篇在2007年刊登於《計量科學》的論文批評此榜單經不起驗證,因為研究者無法以公開的數據及統計方式得出一式一樣的結果[20];但同一平台另一篇於2013年發表的文章卻表示可以得出相同結果[21]。2009年的一份報告(由數位使用多目標決策方式研究上海排名的學者所發表)顯示,此排行榜的指標及權重存有謬誤,以及處理數據的方式有待改善。[22]歐盟委員會的一些成員國(尤其是法國)批評上海排名準則「偏袒英語國家的高校」,並未能顧及歐洲大陸的高等教育體系,故建議歐盟推出「更公正」之排名的聲音繼而傳出[9][23]

歷年結果

排名百強的院校有實際的名次與各指標的得分,其後的則以50名為一級的模式被歸分檔次,並且沒有實際分數。

更多信息 院校 ...
Remove ads

附屬

研究中心因考慮到新晉大學難以於短期內,與已具有多名需時培養的諾貝爾或菲爾茲獎得主的古老大學競爭名次,故特意加推了撇除獎項折合數的《附加排行榜》(Alternative Ranking),以反映這些大學在學術上的躍進。此榜單的其他準則及比重不變,故權重總額為70%。

更多信息 院校, 2014[35] ...

學科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學科排行榜分兩大類——學科領域及個別學科,各有200所大學上榜。衡量準則與綜合排名的大同小異,以獲獎師生及校友人數、學者引用率、論文量等判定各高校在不同學術領域的表現[37]。2016年排行榜則增加了7個工程學科的分支,各有300所大學上榜[38]

更多信息 理學 [39], 工學 ...

地區性排行榜

中國大陸

歷年結果

更多信息 院校 ...

兩岸四地

指標與權重

為了迎合兩岸四地高等教育的發展,研究中心在世界大學排名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新的排名標準,進行《兩岸四地大學排名》(Greater China Rankings)。

更多信息 準則, 指標 ...


歷年結果

更多信息 院校 ...

馬其頓

指標與權重

北馬其頓共和國教育與科學部建議及協助編制,用於《馬其頓高校排名》(Rankings of Macedoni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Macedonian HEIs Rankings)。

更多信息 準則, 指標 ...

歷年結果

更多信息 院校, 2011-2012[45] ...

注釋

  1. 故此排名舊時又稱「交大排名」或「上海交大排名」。
  2.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官方列舉之統計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菲爾茲獎官方網站路透社高引用研究者統計引文索引收藏庫
  3. 次序按最新排名結果顯示。
  4. 此為(2013-14年)的評核指標及權重。上一年度(2011-12年)之「教學素質」、「研究素質」及「社會貢獻」準則分別佔42%、40%及18%。詳見該年度的排名標準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