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世新合唱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世新大學合唱團(英語:Shih Hsin University Chorus,SHUC),簡稱世新合唱團,是世新大學學生社團之一,創立於民國 54 年 3 月 22 日,以提高學生素質,倡導音樂風氣,陶冶身心,提升氣質,及聯絡團員感情為宗旨。以「責任、榮譽、服從」、「犧牲最大犧牲,享受最低享受」為信條。由首任團長兼指揮-謝建治所創辦,每學期末在校內舉辦期末音樂會,且於每個年度7月間舉辦年度售票音樂會,。

事实速览 簡稱, 成立時間 ...

簡介

團旗

世新合唱團團旗標誌包含四個意思。[1]「三角形」代表合唱團三大部門,亦代表責任、榮譽、服從六字;「圓形」表示它們是個團體;「團員」圖案代表一眼需看譜,另一眼看指揮;「音符」則表示它們為一個負責音樂的社團。[2]

團歌

由音樂教育家李抱忱作曲,詞由團員集體創作,全文共約一百字,象徵世新合唱團對追求美妙音樂與飽滿和聲的堅持。

更多信息 世新合唱團團歌 詞 集體創作 曲 李抱忱 ...

團史

世新合唱團於1965年3月22日由當時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三專編採科的學生謝建治在校內成立,自己擔任團長及指揮,當時稱為「音樂協會」,只是一個愛好合唱音樂的小團體,以推廣合唱音樂為宗旨;[3]後來因為人數增加、組織規模擴張,日後正式改名為「世新合唱團」,並於民國83年(1994年)8月份登記為業餘演藝團體。合唱團每年的活動種類繁多,例如幹部訓練成長營、招生試音、期末公演、年度公演等。自2003年起,將原本的「小合唱比賽」更名為重唱大賽,每年12月中旬舉辦,以推動合唱風氣。

世新合唱團團員習慣以「馬兒」相稱,又以資歷深淺分為「老馬」與「小馬」。這個稱謂來自李抱忱的話語:「我就像隻老馬,帶著你們這群小馬奔馳在音樂的大草原上。」意指團內每一員在音樂和生活上努力做好自己,亦盡力照顧每一位新團員。至於演出特色方面,2000年7月由導師朱元雷帶領下,合唱團第一次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嘗試演出一個名為「狂想阿卡貝拉(怪怪 PART / 怪怪怕)」的部份;即是利用一些音效、燈光、道具或舞蹈,去演譯歌曲的背景與風味。不同於音樂劇形式的是:音樂劇肢體語言與音樂並重,且以戲劇方式呈現;而「狂想阿卡貝拉」偏重音樂。所有配合的音效、燈光、道具、動作等,偏重的是創意,在不妨礙音樂的前提下,展現出音樂風格。[4]此後,團員本著「玩」音樂的意念,將這種表演形式作為它們表演風格之一。[5]而合唱團另一種特色則名為「斑馬線」,即利用無伴奏合唱、重唱形式呈現,由子團「斑馬線人聲樂團(Popphone Singers)」負責。[5][6]

Remove ads

組織架構

團隊組織與歷屆主題

Remove ads

榮譽與獎項

除了舉辦不同音樂演出及比賽外,世新合唱團曾多次出國參加大型比賽,且獲得多個獎項;1998年在英國獲得《北威爾斯國際合唱大賽》青少年組第四名與民謠組第十名;2002年赴捷克參加《第十七屆IFAS國際大學合唱團音樂節大賽》,得到混聲組 ─ 銀牌水準獎、民謠組 ─ 銀牌水準獎、特別獎 ─ 混聲組指定曲最佳詮釋獎和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團隊 ─ 第二名;2005年在匈牙利國際合唱大賽裡取得「最佳舞臺呈現」大獎,2008年又於希臘第26屆國際合唱音樂比賽》獲得青年組銀牌獎、最佳民謠歌曲。[7]2011年,它們赴英國參加《北威爾斯Llangollen國際合唱音樂比賽》,2014年在泰國《第七屆泰國芭提雅國際合唱節比賽》中獲頒爵士組金牌和混聲組銀牌,2017年代表台灣參加「第六屆峇里島國際合唱大賽」,從14個國家146組參賽隊伍中勝出,榮獲初賽與冠軍賽冠軍,共兩項金牌。[8][9]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