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元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元節是中華文化中的傳統節慶,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這個節日起源於古代中國的農耕祭祀傳統,當時孟秋時節正值收穫之際,周天子會以新穀舉行宗廟祭祀儀式。隨著歷史發展,中元節逐漸融入道教文化體系,被賦予新的宗教意涵。
根據道教信仰,中元節是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大帝的聖誕之日,稱為地官誕。道教經典記載,此日地官會考校人間善惡,施行赦罪。因此道教信徒會在這天準備素齋,舉行普渡儀式,祈求赦免先人罪孽。
中元節與上元節、下元節並稱三元節,分別崇奉天官、地官、水官三位神祇。這套信仰體系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自然崇拜,《儀禮·覲禮篇》就有記載當時祭祀天地的不同方式,包括燔柴祭天、升祭山陵、沉祭川澤、瘞祭土地等儀軌,展現古人對天地水三界的崇敬。
起源
古代在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1][2]。
南北朝時,佛教盛行,佛教徒依照《盂蘭盆經》以及結夏安居的傳統,在七月十五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道教則依《玄都大獻經》說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官大帝會持人鬼錄簿,檢閱善惡,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因此,這一天,餓鬼囚徒、十方大聖都會齊集起來,道士則會供奉花果、設壇頌經,作法事,祭祖並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有普度之意。因此,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這天也是中元地官寶誕。[來源請求]
地官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說法即帝舜,是黃帝的八代孫,母死後父再娶,繼母生了兒子象,舜常遭繼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愛如一。舜後來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製陶,人民相攜來聚追隨他,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三十歲時堯帝以二女賜為妻並禪讓帝位,而後成為大神。因舜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民間在這天都會殺雞宰豬,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同時民眾聚集廟宇中,豐盛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度」。[來源請求]
中元法會
其他活動與健康公害
在香港,七月期間還會有些人覺得無依孤魂可能需要衣物和食物,遂於晚上帶上祭品(如豆腐、白飯)以及香燭、金銀衣紙(紙錢)在路旁祭祀,俗稱「燒街衣」。[3]
不過,金紙冥鏹燃燒後會釋出懸浮粒子及很多有害物質,就算在戶外通風處燒金紙也會造成嚴重公害,不亞於二手菸害。「懸浮粒子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界定為第1類人類致癌物……多項研究顯示,因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入院及過早死亡的人數與懸浮粒子的濃度之間有著重要的關連。」[4][5]
研究發現懸浮粒子污染會對呼吸系統的健康產生很大影響,其中包括呼吸道症狀如咳嗽、痰和氣喘,肺功能急性、可逆性衰退,肺部及呼吸道發炎(急性和嗜中性球性發炎),支氣管高反應性,急性期反應,呼吸道感染,急症爆發,呼吸科住院治療,成人肺功能慢性喪失,兒童肺功能發育減慢,哮喘發展,慢性肺病患者過早死亡等。[6]
燒的次數越多,越易造成鉛、鎘、汞(水銀)等重金屬累積在人體中,不易排出體外[7][8][9] ,嚴重者更可致急性中毒[10][11][12]。很多重金屬亦為致癌物。[13][14]
前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黃呂錦茹曾經公開呼籲,「掃墓期間儘量不要露天焚燒紙錢,以徒手祭拜,一樣可以表達對先人的敬意」,而民政局亦表示,「民眾以燒香或焚燒金紙表達敬意,往往忽略燃燒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問題;而紙錢燃燒產生的煙霧中,常含有苯、甲苯、乙苯等致癌性有害物質,部分線香中也有苯類物質,對於人體健康影響很大」[15]。

焚燒紙錢及其產生的煙塵與灰燼是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16][17][18]所產生的污染(例如煙霧)可因紙錢製品所使用的材料(比如是否玉扣紙)而異。[19]
對越南[20]與新加坡[21]紙錢灰燼樣本的分析(以及後者的雨水化學成分分析)顯示,燒紙錢會釋放出許多損害空氣品質的污染物。灰塵煙霧與底灰含有大量重金屬,例如鋁、鐵、錳、銅、鉛、鋅與鎘。[20][21] 2017年台灣一研究指室內與室外環境中的汞濃度在祭祀活動期間顯著上,而截至2014年台灣的廟宇密度為全球最高。[16] 2003年,馬來西亞的研究人員將兩個未經燃燒的紙錢樣本送至SIRIM分析其金屬含量,結果發現含有鉛、錫、銅、鋅與砷等不同類型的重金屬。[22]根2022年一項研究指「在中國西北部的寒衣節期間,紙錢焚燒佔大氣中rBC(耐火黑碳)重量(mass)高達42%,高於交通(14-17%)、農作物殘留(10-17%)與燃煤(18-20%)」,「可能惡化整體空氣品質……不僅影響焚燒者本身,」而且「在中國與大多數具有類似傳統的亞洲國家都很常見。」[23]
有大學調查了香港366座有焚燒活動的廟宇,發現廟宇內外的PM2.5(細懸浮粒子)水平遠遠超出空氣品質標準。「廟宇焚香,儘管對環境空氣污染有重大影響,卻長期被公眾忽視,且未納入空氣品質指數的測量範圍。」[24]
除了中元節,其他場合和節日人們都會焚燒紙錢,而這在香港公共屋邨是很常見的。[25][26] 大約在2003年左右,為了避免住戶在走廊、樓梯間等地方燒紙錢,香港房屋署開始在節日期間於所有公共屋邨的指定開放空間設置金屬桶,供人們焚燒紙錢,[25][27]而居屋以至私人屋苑亦相繼倣效,但此舉似乎將本已日漸式微、在當地被唾棄而一般不公開進行的燒衣活動變得合理化、正當化、方便化了,令本來沒甚麼人燒冥鏹的屋苑都多了人燒,而且亦令煙塵等污染物的影響範圍不再只限於走廊和樓梯間。
台灣的高屏推廣「以功代金」,以功德狀取代傳統燒金紙,讓民眾將本來打算用於購買金紙的錢捐往慈善機構、弱勢團體等,做善事之餘又可避免污染環境。[28]而台灣艋舺龍山寺更於2000年禁止焚燒紙錢,希望可以以此改善空汙問題。[29]
其實根據佛家說法,燒衣、紙紮等並非佛教信仰,佛教以誦經、念佛超度先人,以花果、素食來供奉便可,多作布施、供養三寶亦可加強善業,並不需要燒街衣。[30]
Remove ads
日期
Remove ads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