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民國史 (2011年版)

书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民國史》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於2011年推出的「非官方修纂」[1]歷史著作,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記民國史事,起自1912年,迄於1949年,共38年的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該書被出版方稱為「國內首部以中華民國史冠名的多卷本著作,是目前民國史學科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代表了國內民國史研究的最高水平」[2]

事实速览 中華民國史, 作者 ...

編修過程

《中華民國史》的編撰可以追溯到1956年。隨着「向科學進軍」的熱潮和雙百方針的提出,在當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發展十二年規劃中,列入了民國史研究的計劃。1961年,在辛亥革命50周年紀念之際,董必武吳玉章等人又提議開展民國史研究。1971年全國出版工作會議期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指示,將編纂民國史列入國家出版規劃,交由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負責組織實施,時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李新負責統籌民國史研究工作。[1][3]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7年,《中華民國史》編寫工作開始。次年,《民國人物傳》第一卷由中華書局出版,是民國史研究系列中最早出版的著作。1981年,《中華民國史》第一卷上下兩冊亦由中華書局出版。此後,其他各冊陸續出版。2003年起,民國史學科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1996年中華民國史研究被確立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前夕,《中華民國史》全部完工,集結出版。[4]

Remove ads

分卷規模

全書分36冊,其中正編12卷16冊,大事記12冊[5],人物傳8冊[6],共約2000餘萬字[7]。正編部分以重大歷史事件為核心,按「中華民國的創立和南京臨時政府統治時期」、「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歷史時段,分為12卷16冊。大事記吸取編年體史書的優點,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為取材原則,圍繞民國時期各階段統治政權的活動這一中心,逐年、逐月、逐日並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編排1905年至1949年間發生的歷史大事。人物傳選取民國年間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寫人物簡傳[8]

更多信息 卷冊, 編著者 ...
Remove ads

評論

《中華民國史》出版後,民間認為很多事件和人物具有「顛覆性」觀點。比如書中承認國民政府是當時的合法政權。其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作為在篇幅上大於敵後戰場。對軍統在打擊漢奸、收集情報方面的工作,也給予了正面評價。[1]

《中華民國史》在台灣並未引起廣泛關注。部分學者對於書中記載中華民國在1949年終結感到不滿,質疑違背九二共識[1]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